公而忘私的成语故事

拼音gōng ér wàng sī
基本解释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
出处汉 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公而忘私的典故
春秋时代的晋平公要找一位有贤能的人担任南阳县的县令,因此他找来大夫祁黄羊,想请他推荐适合的人选。没想到,他竟不计前嫌推举了自己的仇人解狐。
又有一次晋平公找一位勇敢善战的人担任军中统帅的职位,祁黄羊知道之后,大力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一点都不担心别人的闲言闲语。
不论对方与自己的关系是好是坏,只要是适合的人选,他都会大方推荐,而他推荐的人也都很称职,更是证明了祈黄羊的好眼光。后来孔子听说了,称赞祁黄羊推荐人才完全以一个人的才德为标准,而不管对方是与自己敌对交恶的人,或是有血缘之亲的儿子,的确称得上是公而忘私。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公而忘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高耸入云 | 刘伯承《回忆长征》:“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 |
旦夕之间 | 汉·无名氏《焦仲卿妻》:“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
易子而教 | |
旧地重游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广州,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我是住过三个多月的,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旧地重游了。” |
雪兆丰年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古人云:‘雪兆丰年’。” |
赶尽杀绝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黄天禄上马,提枪出营,见余化曰:‘匹夫赶尽杀绝,但不知你可有造化受其功禄!’” |
天昏地暗 | 唐 韩愈《龙移》:“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
化鸱为凤 | 语出《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
过而能改 | 《左传·宣公二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顾影弄姿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二姊葛氏,为人狡黠善辨,顾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忌与埒。姊妹相逢无他语,惟各以阃威自鸣得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