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入空门的成语故事


遁入空门

拼音dùn rù kōng mén

基本解释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门,我听见,并不惊异。”


暂未找到成语遁入空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遁入空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逍遥法外 南朝 梁 萧统《梁昭明集 林钟六月》:“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迹冰床,披庄子之七篇,逍遥物外;玩老聃之两卷,恍惚怀中。”
绳之以法 汉 冯衍《上疏自陈》:“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苦中作乐 宋 陈造《同陈宰黄簿游灵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辈可谓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穷年累世 《荀子 荣辱》:“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老奸巨猾 《宋史·食货志上》:“老奸巨猾;匿身州县;舞法扰民;盖甚至前日。”
南辕北辙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
说一不二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乌合之众 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天涯海角 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繁文缛节 宋 苏轼《上圆丘合祭卞议》:“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