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母投杼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例子联以不明,虽有曾母投杼之疑,犹冀言者不信,以为国福。(《三国志 吴书 孙权传》)
基础信息
拼音zēng mǔ tóu zhù
注音ㄗㄥ ㄇㄨˇ ㄊㄡˊ ㄓㄨˋ
感情曾母投杼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流言可畏。
近义词曾参杀人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奇花异草(意思解释)
- 万众一心(意思解释)
- 死要面子(意思解释)
- 满山遍野(意思解释)
- 简明扼要(意思解释)
- 孜孜以求(意思解释)
-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意思解释)
- 极重不反(意思解释)
- 学而不厌(意思解释)
- 化鸱为凤(意思解释)
- 自食其果(意思解释)
- 冠绝一时(意思解释)
- 不翼而飞(意思解释)
- 度己失期(意思解释)
- 形影相吊(意思解释)
- 生公说法(意思解释)
- 匡谬正俗(意思解释)
- 将伯之呼(意思解释)
- 分门别类(意思解释)
- 家破人亡(意思解释)
- 饥不择食(意思解释)
- 苦口婆心(意思解释)
- 祝哽祝噎(意思解释)
- 万变不离其宗(意思解释)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意思解释)
- 在此存照(意思解释)
- 金玉满堂(意思解释)
- 面如土色(意思解释)
※ 曾母投杼的意思解释、曾母投杼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欢声雷动 | 欢呼声像雷声一样响。形容热烈欢乐的气氛。 |
| 昂首伸眉 | 伸:扬。抬头扬眉。形容意气昂扬的样子。 |
| 改俗迁风 | 迁:改。改变风俗习气。 |
| 为民请命 | 请命:请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
| 蠢蠢欲动 |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形容像虫子一样开始动弹。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 |
| 香销玉沉 | 香、玉:美女;销:通“消”,消失。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 |
| 杨柳依依 | 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
| 寸步不离 | 寸步:极短的距离。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 |
| 辞简意足 | 简:简要;足:充实,完备。文词简要而内容充实。 |
| 毁于一旦 | 一旦:一天。指得来不易的东西;一下子就毁掉了。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 |
| 捞一把 | 用不正当手段取得一些利益。 |
| 倒冠落佩 | 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
| 巧上加巧 | 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 |
| 行不顾言 | 顾言:顾及自己所说的话。为人处事不守信用。 |
| 语重心长 | 重:郑重。恳切话说得诚恳;有分量;心意深长。 |
| 望而生畏 | 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 |
| 鸡胸龟背 | 凸胸驼背。 |
| 兴高采烈 |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
| 有求必应 |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
| 不在话下 |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
|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 满面春风 | 春风:春天温暖的风。本指春风拂面;温暖宜人。现指心情喜悦;满脸笑容。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 |
| 鹬蚌相争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 刚愎自用 | 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
| 脸黄肌瘦 | 脸色黄,肌体瘦。形容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