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昏抉聩的成语故事

拼音mó hūn jué kuì
基本解释抉:撬开;聩:糊涂。启发教育愚昧糊涂的人。
出处唐·司空图《泽州灵泉院记》:“长老继作,磨昏抉聩。”
暂未找到成语磨昏抉聩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磨昏抉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价值连城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 形神不全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 
| 八荒之外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 
| 如法炮制 | 宋 释晓莹《罗湖野录》第四卷:“若克依此书,明药之体性,又须解如法炮制。” | 
| 当机立断 | 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 
|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 谢扶民《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 | 
| 肝胆过人 | |
| 悬崖勒马 | 元 郑德辉《智勇定齐》:“呀,你如今船到江心补漏迟,抵多少临崖勒马才收骑。” | 
| 珠玉之论 | 《书言故事·谈论类》:“不聆珠玉之论。” | 
| 通今达古 | 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述学派之流别,论政治之得失,纵有通今达古之才,而无瑰玮奇丽之笔,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