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吞

词语解释
并吞[ bìng tūn ]
⒈ 把别国的领土或他人的财产强行并入自己的范围。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汉·贾谊《过秦论》
英annex; merge; swallow up;
⒉ 吞没,淹没。
例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向沙漠进军》
引证解释
⒈ 兼并侵吞。
引汉 贾谊 《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唐 李山甫 《乱后途中》诗:“诸侯贪割据,羣盗恣并吞。”
宋 岳飞 《御书屯田三事跋》:“祜(羊祜 )辅 晋武,慨然有并吞之心。”
⒉ 容纳合并。
引晋 郭璞 《江赋》:“揔括 汉 泗,兼包 淮 湘,并吞 沅 澧,汲引 沮 漳。”
把别国的领土或别人的产业等强行纳入自己的范围内。 明 无名氏 《临潼斗宝》第一折:“某有心併吞十七国诸侯,争奈无有妙计。”
清 无名氏 《义火可握国记》:“其后虽併吞四邻,不復染指於该国。”
柯超 《辛壬琐记》:“贼既败窜,散处 绍 属。 绍 民疲敝,无所得食,每自相併吞。”
国语辞典
并吞[ bìng tūn ]
⒈ 侵占他人财物土地或他国的领土。也作「并吞」。
引《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自取唐州破湖南后,志气愈骄,有并吞天下之心。」
《三国演义·第一一一回》:「昔日武祖纵横四海,文帝、明帝有包括宇宙之志,并吞八荒之心。」
近吞噬 兼并
最近近义词查询:
速度的近义词(sù dù)
绘图的近义词(huì tú)
同党的近义词(tóng dǎng)
骈体文的近义词(pián tǐ wén)
忠肝义胆的近义词(zhōng gān yì dǎn)
专心的近义词(zhuān xīn)
金钱的近义词(jīn qián)
门户的近义词(mén hù)
至交的近义词(zhì jiāo)
目生的近义词(mù shēng)
下降的近义词(xià jiàng)
巡察的近义词(xún chá)
配偶的近义词(pèi ǒu)
损坏的近义词(sǔn huài)
逐步的近义词(zhú bù)
场地的近义词(chǎng dì)
今朝的近义词(jīn zhāo)
务必的近义词(wù bì)
失常的近义词(shī cháng)
懊恼的近义词(ào nǎo)
观察的近义词(guān chá)
恐怕的近义词(kǒng pà)
背景的近义词(bèi jǐng)
支持的近义词(zhī chí)
记住的近义词(jì zhù)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