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


拼音pú sà
注音ㄆㄨˊ ㄙㄚˋ

繁体菩薩
词性名词

菩萨

词语解释

菩萨[ pú sà ]

⒈  佛家语。梵语 bodhisattva 的音译,也是菩提萨埵的省略,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埵是有情的意思。又译为大道心众生;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特指大乘佛教中作为神而加以崇拜者。

Bodhisattva;

⒉  泛指佛。

Buddha;

⒊  泛指某些神。

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儒林外史》

Buddhist idol;

⒋  比喻心肠慈善的人。

a kindhearted person;

引证解释

⒈  佛教名词。梵文菩提萨埵(Bodhi-sattva)之省,原为 释迦牟尼 修行而未成佛时的称号,后泛用为对大乘思想的实行者的称呼。

⒉  指人们崇拜的神灵偶像。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只有两个小菩萨名‘包公老爷’者,被一个老年农民抢去了,他说:‘莫造孽!’”

⒊  比喻心肠仁慈的人。

《红楼梦》第五五回:“他们瞅着大奶奶是个菩萨,姑娘又是腼腆小姐,固然是托懒来混。”
《老残游记》第十四回:“两位老爷菩萨,救命恩人,捨得花银子把我救出火坑。”
夏衍 《克农同志二三事》:“你得认清这个时期,这个地方,和菩萨要打交道,和恶鬼也要打交道。”

国语辞典

菩萨[ pú sà ]

⒈  佛教用语。梵语 bodhisattva的音译,全名为「菩提萨埵」,意译作觉有情。其义有二:一、专指成佛前的悉达多太子。二、指具备自利、利他的大愿,追求无上觉悟境界,并且已证得性空之理的众生。菩萨所觉悟的境界在佛之下,而在阿罗汉之上。

《修行本起经·卷下》:「菩萨见此众生品类,展转相吞,慈心愍伤,即于树下得第一禅。」
《佛说十地经·卷二》:「菩萨既得如是大慈、大悲、大舍意乐已,为欲救拔一切有情,转更访求世出世间诸利益事。」
《初刻拍惊案奇·卷八》:「弟子虔诚拜祷,伏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使夫妻得相见。」

⒉  尊称乐善好施的好人。

《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小的送他到广东家里,他家亲戚、本家有百十人,都望空谢了老爷的恩典;又都磕小的头,叫小的是『菩萨』。」

分字解释


※ "菩萨"的意思解释、菩萨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寺内佛菩萨像雕塑精湛,宝相庄严,数百年来,香火不断。

2., “度娘”不仅态度好,百问不厌,有求必应,还免收“挂号费”,活脱脱一个“菩萨再世”。

3.文殊菩萨和弥勒菩萨皆在佛前听闻,他们可谓了知佛法全貌的两大典范。

4.,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清净菩萨身上所披的雪白细纱,皆用珍珠粉勾勒纱纹线条,精心描绘出蛛丝般微妙的衣饰细节,颇具“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风范。

5.供养菩萨造型没有统一的定式,表现形式自由多样,塑匠和画师可以任意创造。

6.来到了寺庙的中央,一座“大雄宝殿”我情不自禁进了大门,一位头戴黑珠伸手张指,的“如来佛祖”呈现在我的眼前。旁边十八罗汉观音菩萨等。

7.其奥妙无穷,可助菩萨度人大有益处’。

8.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菩萨,我想他可能是中世纪大乘佛教伟大学者无著的转世化身。

9.仔细一看金莲上面坐着一个身穿白色的人,此人凤表龙姿,鼻如悬胆,双眼炯炯有神,神采奕奕的坐在上面,宛如人间的菩萨。

10.殿内供有华严三圣:文殊菩萨、毗卢佛、普贤菩萨,两侧铸有十八罗汉像神态各异,变化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