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度

词语解释
风度[ fēng dù ]
⒈ 美好的举止、姿态或气度。
例有风度的人。
风度大方。
英demeanor; bearing;
引证解释
⒈ 指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
引《后汉书·窦融传论》:“尝独详味此子之风度,虽经国之术无足多谈,而进退之礼良可言矣。”
《宋史·儒林传五·胡安国》:“然风度凝远,萧然尘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音声靡靡,风度狎褻。士人摇惑,若不自禁。”
魏巍 《挤垮它》:“他浑身上下都很清洁、整齐,保持着军人的习惯和风度。”
⒉ 特指美好的举止姿态。
引《魏书·穆亮传》:“羆 弟 亮,字 幼辅,初字 老生,早有风度。”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五:“文采同志 正如他的名字一样,生得颇有风度。”
⒊ 气概,器量。
引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昔之通乎此数者,不为剖判之行,必广其风度,无挟私殊,博其交道,靡怀异曲。”
⒋ 指诗文书画的风致神韵。
引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殷文圭》:“唐 末,文体浇漓,才调荒秽,稍稍作者,强名曰诗…… 文圭 稍入风度,间见奇崛,其殆庶几乎!”
明 方孝孺 《上蜀府启》:“谢公 墨竹暨诗,风度英妙,足为国华。”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山僧惊异。告曰:此 焦山 僧 朗月 之诗,寂去已三十三年矣,其风度语言,与君相似。”
⒌ 风吹拂过。
引南朝 梁 王僧孺 《中寺碑》:“日流闪烁,风度清鏘。”
唐 顾非熊 《出塞即事》诗之一:“河 上月沉鸿雁起,磧中风度犬羊膻。”
唐 慧净 《和琳法师初春法集之作》:“尘飞扬雅梵,风度引疏鐘。”
国语辞典
风度[ fēng dù ]
⒈ 风采仪态。
引《晋书·卷三七·宗室传·安平献王孚等传·史臣曰》:「安平风度宏邈,器宇高雅。」
《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老先生功在社稷,今日角巾私第,口不言功,真古名将风度。」
近气宇 仪表
⒉ 度量、气度。
例如:「虽然输了这场选举,他依然很有风度的向对方道贺。」
分字解释
※ "风度"的意思解释、风度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尊严是崇高人的精神,他是一种风度,是一种神圣,也是一种豪情。
2.我并非一无是处,样子长的也很酷,有着绅士的风度,对他人乐于帮助,为了福利事业的进步,我不知疲倦的下注,却没有女孩对我暗生情愫,祝光棍节快乐!
3.请保持应有的绅士风度,这里是国会山,不是骂架赌气的场所。
4.他家世好,教养好,说话彬彬有礼,风度翩翩。
5.随便什么话题,他都能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更有落拓不羁的名士风度,典型的博闻强记呀。
6.上联:锐气、和气、勇气、豪气、朝气、骨气,正气昂然歌盛世;下联:风采、风尚、风度、风华、风骨、风范,风正帆悬航自远;横批:正风正气文明中华!
7.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8.呵!高尚的风度!多可怕的东西!风度乃是创造力的敌人。毕加索
9.大体来说,清意味着脱俗,一种在言谈举止上表现出高雅尊严的风度,同时它又指一种不拘小节,肃穆而不严厉的态度。36、金先生受过很好的教育,但他是一个极其脱俗不拘小节的人。
10.李世民是一代马上皇帝,他即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又有虑怀若谷,视兵民如子的政治家风度。
相关词语
- wēn dù温度
 - zài dù再度
 - yī dù一度
 - jiǎo dù角度
 - yú fēng yí wén余风遗文
 - xiàn dù限度
 - fēng gé风格
 - fú dù幅度
 - bù zhèng zhī fēng不正之风
 - hé dù合度
 - liáng dù量度
 - fēng yī风衣
 - fēng qíng风情
 - sù dù速度
 - yì dù义度
 - qīng dù轻度
 - chūn fēng春风
 - chūn fēng fèng rén春风风人
 - yí fēng yí zé遗风遗泽
 - kuà nián dù跨年度
 - qū guāng dù屈光度
 - yáng liǔ fēng杨柳风
 - hòu dù厚度
 - guāng dù光度
 - zuì dōng fēng醉东风
 - shēn dù深度
 - shī dù湿度
 - zhì dù制度
 - běn nián dù本年度
 - fēng chuī cǎo dòng风吹草动
 - fēng guāng风光
 - xīng fēng zuò làng兴风作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