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ěng

讽刺



讽刺

词语解释

讽刺[ fěng cì ]

⒈  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指责和嘲笑。

不要讽刺人。

satire; mock;

引证解释

⒈  以婉言隐语相讥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刺者,达也,诗人讽刺。

《周礼》三刺,事叙相达,若针之通结矣。”
唐 高骈 《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诗:“依违讽刺因行得,澹泊供需不在求。”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别人走路的样子,好像对 梁建 也是一种嘲笑和讽刺。”

⒉  文艺创作中的表现手法之一。用讥刺或嘲讽的笔法,描写社会生活中的种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地--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

国语辞典

讽刺[ fèng cì ]

⒈  以隐微的方式嘲讽讥刺。

如:「这是一部讽刺社会乱象的电影。」

讥讽 讥嘲 讥刺 嘲讽 嘲笑 挖苦

奉承 恭维

分字解释


※ "讽刺"的意思解释、讽刺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说来讽刺,整个西陆最富特色的景观,不是大陆北境的皑皑白雪,也不是南部一望无垠的田园风光,而是横亘于各国边境的森严壁垒。

2.历史的演变真是莫大的讽刺。战败的日本在烽火废墟上建立起一等的经济大国,而我们却“赢得了战争,失去了和平”……

3.当时的文学作品大多比较颓废。但也并非全是吟风弄月,也有对社会进行讽刺的。

4.以不拘一格、强烈的电影独立性、对社会与政治常具讽刺观点著称的阿特曼,作品包罗万象。

5.那些人们津津乐道的令候选人感到灰心丧气的讽刺挖苦,对于任何有可能成为总统的人,都是一场噩梦。

6., 在介绍其癫狂生涯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他的讽刺诗、风流诗以及自赞诗,并探寻其汉诗的艺术成就。

7.并不是独创性的思考使这些讽刺作品变得流行,而是表达的方式、讽刺的方法手段使它们变得有趣和引人入胜。

8.一个新来的新生,居然也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讽刺自己,很快这个小胖子就会为自己的一时失口,付出代价了。

9., 作出自以为是的、逞能的、讽刺的、或傲慢无礼的评论的暴发户。

10.我喜欢看那些讽刺仗势欺人,忘恩负义、欺贫爱富、为富不仁的坏蛋的戏,我敬仰戏中那些惩治这类坏蛋的英雄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