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词语解释
时政[ shí zhèng ]
⒈ 犹时令。按岁时节令制定的有关农事的政令。当时的政治措施。
引证解释
⒈ 犹时令。按岁时节令制定的有关农事的政令。
引《左传·文公六年》:“不告闰朔,弃时政也,何以为民?”
《汉书·成帝纪》:“今公卿大夫或不信阴阳,薄而小之,所奏请多违时政。”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时政,月令也。”
⒉ 当时的政治措施。
引《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论》:“时政平则文德用,而武略之士无所奋其力能。”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下》:“举人 牛僧孺、李宗閔、皇甫湜 深陈时政之失,皆后高第。”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大致是书院刚成立不久,学生们即爱议论时政。”
国语辞典
时政[ shí zhèng ]
⒈ 因时施政的原则。
引《左传·文公六年》:「不告闰朔,弃时政也。」
⒉ 当时的政令。
引《后汉书·卷四七·班超等传·论曰》:「时政平则文德用,而武略之士无所奋其力能。」
分字解释
※ "时政"的意思解释、时政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根据第一款作出保留的任何缔约国,可在任何时候通知比利时政府撤消此保留。
2.巴西警告洪都拉斯临时政府不要攻击其驻特古西加尔巴大使馆。目前,洪都拉斯被罢免总统塞拉亚正在巴西使馆内避难。
3.吉尔吉斯斯坦临时政府正试图与负隅顽抗的该国总统巴基耶夫达成一项协议。巴基耶夫在上星期首都爆发流血事件后逃到南部地区。
4.甲午战后北洋的这些变动,深刻地影响了当时政局,并为其后事态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5.今年下议院议员的“浮报开支”让老百姓的态度由冷漠变为嘲讽,然而在此之前,人们就已对实时政治有所觉悟。
6.不过,他以抗清为终身职志,鼓吹夷夏大防的民族思想,张扬重民轻君的民本学说,故与时政颇多抵触,甚遭清廷嫌忌,著作屡被禁毁。
7.他由于不学理论,不关心时政,所以在工作中常常闹出刻舟求剑那样的笑话来。
8.袁世凯立刻与南京临时政府往返电商,榷定大清皇帝尊号不废,暂居后宫,由民国政府供养等八项条款。
9.据路透社报道,周三,利比亚临时政府的战士们在苏尔特生擒穆阿迈尔?卡扎菲之子穆塔西姆,他曾试图驾车和一家人逃离该备受战争摧残的城市。
10.和中外报刊发表大量时政文章,拜访当政者,提出各种治国安民建议。
相关词语
- shí kè时刻
 - dùn shí顿时
 - suí shí随时
 - dēng shí登时
 - zhèng fǎ政法
 - shí shí时时
 - shí rì时日
 - xíng zhèng jī guān行政机关
 - tóng shí同时
 - lì zhèng力政
 - wú shí wú kè无时无刻
 - shí jī时机
 - shí qī时期
 - shí lǐ bái时里白
 - shí kè时客
 - jǐ shí几时
 - bù shí不时
 - shí shàng时尚
 - shí xiàn时限
 - lù zhèng路政
 - mǒu shí某时
 - àn shí按时
 - xiǎo shí小时
 - shí shí kè kè时时刻刻
 - mín zhèng民政
 - píng shí平时
 - ér shí儿时
 - jī shí积时
 - xiǎo shí liǎo liǎo小时了了
 - gān shí干时
 - dùn shí遁时
 - dàng shí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