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

词语解释
游击[ yóu jī ]
⒈ 游动作战,从暗处打击敌人。
英partison warfare;
引证解释
⒈ 武官名。游击将军的简称。
引《汉书·匈奴传上》:“贰师解而引归,与单于连鬭十餘日。游击亡所得。”
《晋书·王彪之传》:“四军皆罢,则左军之名不宜独立,宜改游击以对驍骑。”
《清史稿·太祖纪》:“师还,经 抚顺,明 游击 李永芳 来迎。”
⒉ 武官名。 清 代武官名。从三品,次于参将一级。
引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乾隆 庚寅,游击 刘存仁 摹刻一木本,洒火药於上,烧为斑驳,絶似古碑。”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宋总兵》:“以武进士任 四川 城守营守备,迁 阜和 营游击。”
《花月痕》第四七回:“荷生 赏了黄綾马褂, 颜 林 二将加了提督衔, 紫沧 加擢了游击。”
⒊ 或东或西,流动袭击。
引唐 沉亚之 《万胜冈新城记》:“是时 李时亮 为先锋将,使百骑游击左右。”
清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 聂士成 ﹞电请於诸帅,谓愿亲率精鋭千人直出敌后,往来游击,截饟道,焚积聚,多方扰之,令彼首尾兼顾,然后以大军蹙之, 倭 可克也。”
⒋ 指以小股部队对敌人进行分散的出没无常的袭击。
引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章:“我们已经在敌人后方,打了两个多月的游击,什么野草都吃遍了。”
1. 武职官名。始于 汉,称游击将军。自 唐 至 清,仍沿用为武官的官阶。 《汉书·苏建传》:“后以卫尉为游击将军,从大将军出 朔方。”
明 陆垹 《篑斋杂著·九边图论》:“建昌营去 燕河、太平 不远,添设游击为赘员。”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国初官制》:“国初甫定 辽 瀋,官职悉沿 明 制。其总摄国政者,有五大臣、十大臣之分,其餘设总兵、副将、游击、备御之分,而皆阶以等级。”
⒌ 对敌人进行分散的出没无常的袭击。
引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一折:“奉元帅将令,游击阵前,生擒 吕布 也。”
明 唐顺之 《公移》:“预发一枝劲兵,遣一小将夜伏游击,可成奇功。”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议请试办铁路疏》:“虽 滇、黔、甘、陇 之远,不过十日可达,十八省防守之旅,皆可为游击之师。”
国语辞典
游击[ yóu jí ]
⒈ 见机行动,出没无常的袭击。
例如:「游击战」、「我军在敌后以游击的方式进行破坏。」
分字解释
※ "游击"的意思解释、游击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但是,阿富汗游击队早已森严壁垒,他们在整个山谷各处严密设防,在长期经营的硬盖加固的阵地上,准备好了大量的火箭筒和其他小型武器。
2.《小兵张嘎》和《狼牙山五壮士》及《铁道游击队》用《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把日本《吸血鬼》,打的魂飞魄散。正是《英雄儿女》亮剑出击,《壮志凌云》扬我国威!
3.游击队出其不意地攻击,把敌人打得狼狈不堪。
4., 我们的抗日游击队兵强马壮。
5.游击队员采用金浆玉醴之计,顺利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6.抗战时期,游击队以退为进,打败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7.我们的铁道游击队,在北方纵横驰骋,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
8.青纱帐一起来,游击队如鱼得水,活动更加方便了。
9.游击队员采用金浆玉醴之计,顺利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10.[避暑妙方]“草船借箭”:下班赶往大商场,免费空调让你享,美女售货员让你瞧,凉风习习让你爽,说不定会有艳遇。切记:不要按兵不动,游击!
相关词语
- yóu wán游玩
 - hé jī合击
 - yóu dòng shào游动哨
 - lǎo cán yóu jì老残游记
 - yóu shè游涉
 - yōu zāi yóu zāi优哉游哉
 - diǎn jī点击
 - chōng jī冲击
 - shì yóu侍游
 - yóu zhí游秇
 - dǎ jī打击
 - yóu zhǐ游趾
 - yóu xì游戏
 - shǎng jī赏击
 - lǚ yóu旅游
 - yōu zāi yóu zāi悠哉游哉
 - rén shēn gōng jī人身攻击
 - chūn yóu春游
 - shēng dōng jī xī声东击西
 - dǎo yóu导游
 - jī dǎ击打
 - yóu zhì游志
 - yóu zhì游陟
 - yóu mín游民
 - yóu zhǐ游止
 - tóng yóu同游
 - yóu shuì游说
 - shè jī射击
 - yóu yì guān游衣冠
 - mù jī目击
 - gōng jī攻击
 - yóu xiāng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