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应

词语解释
报应[ bào yìng ]
⒈ 佛:指有施必有报,有感必有应,故现在之所得,无论祸福,皆为报应。
英retribution;
⒉ 回报。公正的惩罚行为或效果。
例一意孤行理所应当引起恼怒的报应。
英nemesis;
引证解释
⒈ 古人信奉天人感应之说,把日月星辰等自然界的变化说成是对人事治乱的反应或预示,称为报应。
引《汉书·成帝纪》:“朕亲飭躬,郊祀上帝。皇天报应,神光并见。”
《魏书·世祖纪》:“岂朕精诚有感,何报应之速,云雨震洒,流泽霑渥。”
⒉ 指祭祷的灵验。
引宋 洪迈 《夷坚丙志·李明微》:“李明微 法师, 福州 人,道戒孤高,为人拜章伏词,报应甚著。”
⒊ 佛教语。原谓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后专指种恶因得恶果。
引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下》:“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
宋 苏轼 《袁宏论佛说》:“又以为人死精神不灭,随復受形,生时善恶,皆有报应。”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随人善恶细微,各彰报应。”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一章:“‘你也相信报应?’ 剑平 不由得笑了。”
《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今王舅 博(张博 )数遗王书,所言悖逆……而恬有 博 言,多予金钱,与相报应,不忠莫大焉。”
例如:你这样专干坏事,难道不怕报应吗!4.往还,交往。
⒋ 回报;回音。
引宋 司马光 《抚纳西人诏意》:“曏边臣奏陈,云彼君臣失职,及移文詰问,曾无报应。”
宋 文天祥 《提刑节制司与安抚司平寇循环历》:“而 宇文丈 坚谓 长沙 去山前迢递,报应不免迟缓,恐误事机。”
国语辞典
报应[ bào yìng ]
⒈ 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后专指做坏事的人必定会遭受恶运。
引《须赖经》:「一切诸法,报应有二,种善者生善道,种恶者随恶道。」
《红楼梦·第一五回》:「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
近果报
分字解释
※ "报应"的意思解释、报应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有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2.对于第三个问题即刑罚的正当性问题,报应论认为,使犯罪者得到罪有应得的惩罚,本身便是正当的,因为它表达了对犯罪的恰当的谴责。
3.对早年的第一个恩人、幸运的缔造者忘恩负义,当获报应。狄更斯
4.自然界中没有奖赏和惩罚,只有因果报应。
5.本周,罗斯?莫卡利米在旧金山市政厅前的台阶上宣布:“今天这一切真是来之不易,”他两侧堆放着好些个可制肥的箱子和好几箱可重用布袋,“我们可以拾级而上,让我们的经济增添一丝人情味,我们的所为都会有因果报应。”。
6.他这样骄横跋扈,小心那天自作自受,报应落在自己头上!
7.他这样骄横跋扈,小心那天自作自受,报应落在自己头上!
8.我不信邪了,吴校长他就没有弱点,就没有把柄可以被我抓住?我相信天不藏奸,他终究会得到应有的报应。
9.死小偷,偷东西的时候也不想想自己是在给自己家人造孽,也不想想以后会遭到报应,也不想想别人会诅他祖宗十八代,如果他家祖宗有灵,早从坟墓里跳出来了,几辈子都别想投胎了!
10.我们看到,因果报应思想、封建的忠孝节义、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念,溶化在戏曲形象中,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影响。
相关词语
- lǐ yīng理应
 - yìng shì应是
 - zhēn lǐ bào真理报
 - fǎn yìng反应
 - yīng yǒu应有
 - bǔ bào补报
 - yìng shēng应声
 - zhī ēn bào ēn知恩报恩
 - yīng jī lì duàn应机立断
 - huí yìng回应
 - gōng yìng供应
 - bào gào报告
 - zhú jī yīng biàn逐机应变
 - yìng shēng chóng应声虫
 - yìng duì应对
 - xīn mín bào新民报
 - bào biǎo报表
 - yìng yòng应用
 - jǐng bào警报
 - bù yīng不应
 - huí bào回报
 - suí jī yìng biàn随机应变
 - dā yìng答应
 - yǐ dé bào dé以德报德
 - yìng jí应急
 - yīng yǒu jìn yǒu应有尽有
 - xīn mín wǎn bào新民晚报
 - yìng fù应付
 - bào jià报价
 - yīng gāi应该
 - cè yìng策应
 - diàn bào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