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

词语解释
揭竿[ jiē gān ]
⒈ 举竿;持竿。特指武装暴动。竖立旗竿。
引证解释
⒈ 举竿;持竿。
引《庄子·庚桑楚》:“若规规然,若丧父母,揭竿而求诸海也。”
成玄英 疏:“似儋揭竿木,寻求大海,欲测深底,其可得乎!”
汉 贾谊 《过秦论上》:“﹝ 陈涉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⒉ 特指武装暴动。
引《旧唐书·柳璨传论》:“李氏 之失驭也……狐鸣鴟啸,瓦解土崩。带 河 礪岳之门,寂无 琨 逖 ;奋挺揭竿之类,唯効 敦 玄。”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杨诚斋军门》:“公尝入陛见,其署篆者暴虐,激变营兵,乱军 蒲大芳 揭竿而起。”
陈毅 《满江红·黄金海岸》词:“独立 非洲 西北始,揭竿而起相踵接。”
⒊ 竖立旗竿。
引《野获编·科场·旗竿》引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士子乡会试得雋,郡县始揭竿於门,悬捷旗。”
国语辞典
揭竿[ jiē gān ]
⒈ 竖竿、举竿。
引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分字解释
※ "揭竿"的意思解释、揭竿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新军的出世,不仅没能保住清王朝,反而是武昌起义南方新军揭竿而起,北方新军逼宫相迫,清王朝苦心孤诣培养的保卫者变成了王朝的掘墓人。
2.如果说是暴力使其获得了权力,那是不具有道德合法性的,而且根据暴力的原则,其他人同样可以揭竿而起,弑君夺权,这显然不利于守天下。
3.生死学在*弯已然形成气候,傅先生的揭竿而起固然具有关键的作用,但是相关学者的积极参与和持续努力更是功不可没。
4.美国揭竿而起摆脱了英国的束缚,法国也随之效仿。
5.终于,大燕的江山走到尽头,仁人义士揭竿而起,义军遍地开花。
6.经过秦的大一统和二世而亡,中国从比较安定的环境中进入了大动荡的时期,此刻农民战争风起云涌,揭竿而起,斩木为旗,在这样的动乱的年代,侠又大量的涌现,这种侠风一直持续到汉武帝时期。
7.一旦到了他们活着比死亡还可怕的时候,他们就会揭竿而起。
8.如果不是长期被欺压,这些纯朴的农民也不会被逼上梁山,揭竿而起。
9.从历史上看,凡是*制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公民一般都比较缺乏理性,他们要么被政府权力随意支使,成为百依百顺的良民,要么揭竿而起,成为占山为王的暴民。
10.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广东客家人洪秀全在岭南揭竿而起,直捣南京,建立起太平天国,又极大地激励了孙中山,所以年幼的孙中山,决心要做洪秀全第二。
相关词语
- àn jiē按揭
 - tiáo jiē条揭
 - jiē kāi揭开
 - qiāo zhú gān敲竹竿
 - jiē dǐ揭底
 - mù gān幕竿
 - jī gān鸡竿
 - lì jiē厉揭
 - mó jiē tuó摩揭陀
 - qīng gān青竿
 - jiē shì揭示
 - jiē guō揭锅
 - jiē tiě揭帖
 - shù jiē树揭
 - jiē xiǎo揭晓
 - jiē pái揭牌
 - gān jīng竿旌
 - gān yú竿旟
 - jiē duǎn揭短
 - jiē zhū揭橥
 - jiē chē揭车
 - jiē zǎi揭载
 - bào gān爆竿
 - lún gān纶竿
 - zhāo rán ruò jiē昭然若揭
 - jiē mù揭幕
 - zhú gān竹竿
 - zhū gān朱竿
 - nào zhú gān闹竹竿
 - zhí gān执竿
 - jiē jú揭局
 - qiāng gān枪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