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


拼音bù cí
注音ㄅㄨˋ ㄘˊ

繁体不辭

不辞

词语解释

不辞[ bù cí ]

⒈  乐意去干,不辞让或不推辞。

不辞劳苦。

be willing to;

引证解释

⒈  不辞让;不推辞。

《庄子·天下》:“惠施 不辞而应,不虑而对,徧为説万物,説而不休,多而无已。”
成玄英 疏:“不辞谢而应机,不思虑而对答。”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八章:“由于他这样不辞劳苦,今天打中三个,明天击倒五个,他的记录表一直象响箭一般地直线上升。”

⒉  谓不向人告别。

《楚辞·九歌·少司命》:“人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王逸 注:“言神往来奄忽,入不言语,出不诀辞。”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他不想跟她去商议,他得走;想好了主意,给她个不辞而别。”

⒊  文词不顺,不成文。

《公羊传·襄公五年》:“吴 何以称人? 吴 鄫 人云则不辞。”
陈立 义疏:“方欲抑 鄫 在 吴 下,若 吴 仍常例称国,则必书‘ 吴 鄫 人’,是辞不顺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字义同而衍例》:“《周易·履》六三象传‘不足以与行也。’按‘以’字衍文……学者不知‘与’字之即‘以’字,后更加‘以’字於‘与’字之上,转为不辞矣。”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附录《追论及补遗》二:“故由语法而言以‘子明保’释为‘掌邦治’实甚不辞,而 罗君 所据《多方》、《洛诰》二语亦同不足据。”

国语辞典

不辞[ bù cí ]

⒈  不推却、不躲避。

《文选·张华·励志诗》:「山不让尘,川不辞盈;勉尔含弘,以隆德声。」
《三国演义·第二六回》:「吾见兄长一面,虽万死不辞。今回许昌,便辞曹操也。」

⒉  没有说话,没有意见。

《文选·屈原·九歌·少司命》:「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道山清话》:「酒为知县所饮,不辞。但有数银杯,知县既醉,不知下落。」

分字解释


※ "不辞"的意思解释、不辞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这位老工人不辞辛苦地工作了三十几年。

2.有的毕业生甚至把协议单位作为跳板,在获得一定技能知识后,不是为协议单位努力工作,而是把所学知识作为获取经济利益或达到个人目的的筹码,达不到要求不是闹调走,就是不辞而别。

3.对方居然没有拒绝,冯正顿时心花怒发,结结巴巴的说道;“公子若肯指教一二,无论任何要求,只要在下能做到,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4.倘若你重视你的信仰,就必须抗拒假道理和错误的行径,即使这表示你要屹立独行,也在所不辞。

5.只要是党的召唤,无论天涯海角,我也在所不辞。

6.在任何危险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为他的人类兄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7.想想当年的勾践,忍气吞声,为了自己的国家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直至打败吴国,还有惟贤惟德,独占一方的刘备,曾经三顾茅庐请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不辞幸苦,他们多么伟大!

8.这人为朋友服务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9.2001年5月,程三昌从香港不辞而别,携巨款和情妇定居新西兰。

10.“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就在上月,病痛中曾经不离不弃的妻子,实在无法承受终日借债还债的日子,不辞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