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鼓

词语解释
旗鼓[ qí gǔ ]
⒈ 旗和鼓。古时军中用以发号施令。
例故国之旗鼓。——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英flag and drum;
引证解释
⒈ 旗与鼓。古代军中指挥战斗的用具。
引《左传·成公二年》:“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杨伯峻 注:“《孙子·军争篇》引《军政》曰:‘言不相问,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於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愴恨!”
唐 皇甫冉 《送客》诗:“旗鼓军威重,关山客路赊。”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孝感之战》:“余授以旗鼓,命掩伏山侧,余遂趋贼垒。”
⒉ 喻指首领;典型。
引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马观察 维翰 ……与 卢雅雨 同年,一时号‘南 马 北 卢 ’,亡后, 卢 哭之云:‘前辈典型亡北斗,中原旗鼓失南军。’”
清 张声玠 《四十自序》:“与 闽 之学士大夫文人墨士,胔酒淋漓,骚坛树旗鼓。”
梁启超 《立宪派》:“今也吾儕此无政府之国,为无政府之民……如师陷重围,敌军肉薄,而无其旗鼓。”
⒊ 武术使棍棒的架式。
引《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都去拿了一条棒做了一个旗鼓, 杨官人 也做了一个旗鼓。”
《水浒传》第二回:“﹝ 王进 ﹞去枪架上拿了一条棒在手里,来到空地上,使个旗鼓。那后生看了一看,拿条棒滚将入来,逕奔 王进。”
国语辞典
旗鼓[ qí gǔ ]
⒈ 旗与鼓。军队中用以壮军威或发号令的器具。
引《左传·成公二年》:「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汉书·卷五四·李广传》:「力战,夺左贤王旗鼓。」
⒉ 使枪棍的架式。
引《水浒传·第二回》:「去枪架上拿了一条棒在手里,来到空地上,使个旗鼓。」
《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员外道:『使旗来。』杨官人使了个旗鼓。」
分字解释
※ "旗鼓"的意思解释、旗鼓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福特公司旗下的"美洲豹"和"陆虎"也正在重振旗鼓,而日产、丰田、本田和标致公司似乎也很乐于在这里生产轿车。
2.对他们的英勇壮举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在全社会掀起学习见义勇为英雄、争当见义勇为英雄的热潮。
3.有的人喜欢默默无闻,乐于奉献,施恩不图报;而有的人做了一点小事情就当丰功伟绩来大张旗鼓地宣扬,并且因此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一句名言:“浅薄的水是爱喧哗的,而深邃的水是爱沉默的”。
4.输了没什么,总结一下这场比赛的经验教训,重整旗鼓,下一场接着打。
5.中央发出号召后,一场发扬抗洪精神,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高潮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开展了起来。
6.中国古代军事指挥最初由指挥员用语言和动作直接下命令,后来出现了旌旗鼓角等通信指挥工具。
7.李参戎带著这些人陆续出了镇南关,便大张旗鼓,排齐队伍,浩浩荡荡的向前进发。
8.覆水难收:重整旗鼓的首要步骤是停止做那些已经做错了的事。
9., 彼众我寡,与其旗鼓相当,方与对敌,又不若乘其未备,出其不意而击之,必获全胜。
10.即使腹背受敌也要血战到底,即使马革裹尸也要不屈不挠,即使兵挫地削也要重整旗鼓,征战天下。
相关词语
- yī gǔ zuò qì一鼓作气
 - tài píng gǔ太平鼓
 - hóng qí红旗
 - lǐ tǔ gǔ李土鼓
 - gǔ lì鼓励
 - dǎ gǔ打鼓
 - jǐn qí锦旗
 - jié gǔ节鼓
 - jì lǐ gǔ记里鼓
 - wǔ sè qí五色旗
 - wǔ fāng qí五方旗
 - zhèng zhèng zhī qí正正之旗
 - qí gān旗杆
 - yì qí义旗
 - bàn qí半旗
 - zhàng gǔ杖鼓
 - jī gǔ chuán huā击鼓传花
 - gǔ chún nòng shé鼓唇弄舌
 - huáng lóng qí黄龙旗
 - mì luó jǐn gǔ密锣紧鼓
 - gǔ jiǎo鼓角
 - hǎi jūn qí海军旗
 - yú gǔ渔鼓
 - jiè gǔ戒鼓
 - zhàn gǔ战鼓
 - xiàn gǔ县鼓
 - rèn qí认旗
 - gǔ yīn鼓音
 - xuè qí血旗
 - xiǎo gǔ小鼓
 - tóu qí投旗
 - zào diāo qí皂雕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