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一是


拼音yī shì
注音一 ㄕˋ

一是

词语解释

一是[ yī shì ]

⒈  一概。谓一切。犹言统一的标准。全凭。

引证解释

⒈  一概。

《宋史·选举志六》:“度宗 咸淳 六年,命参酌旧制,凡文武官一是以公勤廉恪为主。”

⒉  谓一切。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昨得手札,属治心学,敬悉一是。”

⒊  犹言统一的标准。

《宋史·食货志上一》:“时有古今,世有升降,天地生财,其数有限,国家用财,其端无穷,归於一是,则‘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之外,无他技也。”
《明史·刑法志一》:“律所不载者,则听之於敕,故时轻时重,无一是之归。”

⒋  全凭。

《儒林外史》第十回:“央媒拜允,一是二位老爷拣择。”

分字解释


※ "一是"的意思解释、一是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这一派别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建立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的政府,对此,学界已有研究;二是以孙中山的遗愿为圭臬,召集国民会议,制定约法。

2.这个会议开得真糟,大家议论纷纷,但又莫衷一是,你说咋办?

3.未听之时不应有成见,既听之后不可无主见。不怕开始众说纷纭,只怕最后莫衷一是。

4.一是生鲜乳质量明显提升,各种掺杂使假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5.盲目追求第一是一种浮躁和居功自恃的表现,妄自菲薄缺乏自信同样不可取。

6.听着众人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的各抒已见,方玉竹不由也产生了一丝犹豫。

7.曾国藩的"四条遗嘱":一是慎独则心里平静。二是主敬则身体强健。三是追求仁爱则人高兴。四是参加劳动则鬼神也敬重。

8.编造的手段,一是在文字上做花样,所谓“笔下生花”;二是在数字上弄假,所谓“枯树生花”;三是封锁真相;四是典型造假。

9.这个会议开得真糟,大家议论纷纷,但又莫衷一是,你说咋办?

10.为什么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出现了遍地开花的资溪人面包店,形成了资溪的“面包现象”?一是优越的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