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之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欲徒手奉咫尺之书,自托于执事,将使执事何从而知之,何从而信之哉?”
例子闻得钱騕智勇足备,明公若驰咫尺之书,厚具礼币,只说越州贼寇未平,向董昌借钱騕来此征剿。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十一卷
基础信息
拼音zhǐ chǐ zhī shū
注音ㄓˇ ㄔˇ ㄓ ㄕㄨ
繁体咫尺之書
感情咫尺之书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指书信。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此一时彼一时(意思解释)
 - 畏缩不前(意思解释)
 - 忧喜交集(意思解释)
 - 志满意得(意思解释)
 - 防患于未然(意思解释)
 - 患难与共(意思解释)
 - 香草美人(意思解释)
 - 旁征博引(意思解释)
 - 九霄云外(意思解释)
 - 一文不名(意思解释)
 - 贫贱不能移(意思解释)
 - 大失所望(意思解释)
 - 色中饿鬼(意思解释)
 - 飞檐走壁(意思解释)
 - 花言巧语(意思解释)
 - 鬼鬼祟祟(意思解释)
 - 粗服乱头(意思解释)
 - 婆婆妈妈(意思解释)
 - 吉光片羽(意思解释)
 - 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解释)
 - 意兴索然(意思解释)
 - 地大物博(意思解释)
 - 善善恶恶(意思解释)
 - 充耳不闻(意思解释)
 - 认贼作父(意思解释)
 - 唯利是图(意思解释)
 - 一览无余(意思解释)
 - 虑周藻密(意思解释)
 
※ 咫尺之书的意思解释、咫尺之书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春风化雨 | 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 
| 失魂丧胆 | 形容极度恐慌。 | 
| 筋疲力竭 | 筋:筋骨;疲:疲劳。形容非常疲乏。 | 
| 刑期无刑 | 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 
| 照葫芦画瓢 |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 
| 惹事生非 | 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 
| 不得而知 | 得:能够。无从知道。 | 
| 自食其果 | 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形容自己做坏事;自己受害。 | 
| 角巾素服 | |
| 路无拾遗 | 见“路不拾遗”。 | 
| 安眉带眼 |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 
| 作贼心虚 |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 连珠炮 | 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 
| 罄竹难书 |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 
| 漫不经心 | 漫:随便;不受约束;经心:在意;留心。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随随便便;不在乎。 | 
| 风急浪高 | 形容风浪很大。 | 
| 心烦意乱 |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 
| 皮笑肉不笑 |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 
| 聪明反被聪明误 |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 
| 足衣足食 | 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 
| 天网恢恢 | 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 | 
| 充耳不闻 |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 
| 细水长流 | 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 |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 
| 寥寥无几 | 寥:稀少;很少;无几:没有几个。形容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 
| 如火如荼 | 荼:音图。像火一样红;像茅草花一样白。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 | 
| 薪尽火灭 |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 |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