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口掉舌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发表言论。
出处唐·罗隐《谗书·叙二狂生》:“张口掉舌,则谓之讪谤;俯首避事,则谓之诡随,是时难事也。”
基础信息
拼音zhāng kǒu diào shé
注音ㄓㄤ ㄎㄡˇ ㄉ一ㄠˋ ㄕㄜˊ
繁体張口掉舌
感情张口掉舌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旁敲侧击(意思解释)
 - 豆萁燃豆(意思解释)
 - 没颠没倒(意思解释)
 - 披肝沥胆(意思解释)
 - 如履薄冰(意思解释)
 - 论黄数白(意思解释)
 - 长命富贵(意思解释)
 - 绰有余裕(意思解释)
 - 昂首挺胸(意思解释)
 - 仰屋著书(意思解释)
 - 同室操戈(意思解释)
 -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意思解释)
 - 必由之路(意思解释)
 - 通都大邑(意思解释)
 - 因噎废食(意思解释)
 - 安步当车(意思解释)
 - 倦鸟知还(意思解释)
 - 作贼心虚(意思解释)
 - 将伯之呼(意思解释)
 - 树欲静而风不止(意思解释)
 - 著手成春(意思解释)
 - 时不我待(意思解释)
 - 安闲自得(意思解释)
 - 目无全牛(意思解释)
 - 一窍不通(意思解释)
 - 知往鉴今(意思解释)
 - 顾景惭形(意思解释)
 - 心小志大(意思解释)
 
※ 张口掉舌的意思解释、张口掉舌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奇花异草 | 罕见的奇异的花草。比喻美好或稀少的东西。 | 
| 亦复如是 | 复:又,再。也是这样。 | 
| 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 | 比喻机会难得,机不可失。 | 
| 一时一刻 | 指非常短暂的时间。 | 
| 疙里疙瘩 | 文字不通畅,物体不平滑很粗糙。 | 
| 以身试法 | 身:亲身;指生命;试:尝试;法:法律;刑法。拿性命去尝试法律。 | 
| 惹事生非 | 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 
| 化鸱为凤 | 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语本《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 
| 有权有势 | 势:地位和权力。既有权力,又有地位。 | 
| 一寸光阴一寸金 | 一寸光阴:指日影移动一寸;形容很短的时间。形容时间的宝贵。 |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 
| 己溺己饥 |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 
| 信以为真 |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 
| 善游者溺 | 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 | 
| 量能授官 |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 
| 不置可否 |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 
| 进谗害贤 |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 
| 平心而论 |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 
| 扭直作曲 | 比喻是非颠倒。 | 
| 胡支扯叶 | 见“胡枝扯叶”。 | 
| 有机可乘 | 机:机会;乘:趁。有空子可钻。指客观上提供了可以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机会。 | 
| 声色狗马 | 声色:歌舞和女色;狗马:养狗和骑马。后来二语连用;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 
| 一偏之论 | 偏于一面的议论。 | 
| 音容如在 | 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同“音容宛在”。 | 
| 纲举目张 | 纲;鱼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条理分明。 | 
| 独占鳌头 | 鳌:传说中的大海龟、海鳖。旧时皇宫的殿门前台阶中间刻有飞龙及巨鳌的浮雕;皇帝在殿前召见新考中的状元、榜眼等人。状元跪在前面;正好是飞龙巨鳌浮雕的头部。原指科举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 | 
| 行不副言 | 谓言行不一。 | 
| 朽木死灰 |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