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公忘私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关心公益,不顾私利。
出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例子宋·司马光《上体要疏》:“陛下苟能精选晓知钱谷、忧公忘私之人,以为三司使、副判官、诸路转运使,各使久于其任……何患财利之不丰哉!”
基础信息
拼音yōu gōng wàng sī
注音一ㄡ ㄍㄨㄥ ㄨㄤˋ ㄙ
繁体憂公忘私
感情忧公忘私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大公无私
反义词假公济私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天王老子(意思解释)
 - 束手无策(意思解释)
 - 满满当当(意思解释)
 - 时易世变(意思解释)
 - 大失所望(意思解释)
 - 一哄而起(意思解释)
 - 供不应求(意思解释)
 - 语短情长(意思解释)
 - 隳肝沥胆(意思解释)
 - 缠绵悱恻(意思解释)
 - 鬼头鬼脑(意思解释)
 - 黑不溜秋(意思解释)
 - 生拉硬扯(意思解释)
 - 各行其是(意思解释)
 - 唇枪舌剑(意思解释)
 - 尽诚竭节(意思解释)
 - 天网恢恢(意思解释)
 - 双柑斗酒(意思解释)
 - 性命攸关(意思解释)
 - 显亲扬名(意思解释)
 - 精明强干(意思解释)
 - 赤胆忠心(意思解释)
 - 福善祸淫(意思解释)
 - 哀兵必胜(意思解释)
 - 反戈一击(意思解释)
 - 命途多舛(意思解释)
 - 打开天窗说亮话(意思解释)
 - 勿谓言之不预(意思解释)
 
※ 忧公忘私的意思解释、忧公忘私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行百里者半九十 |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 
| 迩安远至 | 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 | 
| 尽信书不如无书 |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 
| 章甫荐履 | 冠被垫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颠倒。 | 
| 诛求无度 | 敛取、需索财贿没有限度。 | 
| 穷家富路 | 指居家应节俭,出门则要多带盘缠,免遭困窘。 | 
| 聊以自慰 | 聊:姑且;自慰:自我安慰。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 | 
| 暴取豪夺 |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 
| 色中饿鬼 |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 
| 惊鸿艳影 |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 | 
| 婆婆妈妈 | 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 
| 有血有肉 | 有生命;有活力;形容文艺作品形象生动;内容充实。 | 
| 融会贯通 |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 
| 珠玉之论 | 形容精辟的言论,卓越的见解。 | 
| 熟能生巧 | 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 
| 树欲静而风不止 | 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 著手成春 | 著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 | 
| 举直错枉 | 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 
| 一条龙 | 比喻事物首尾相连,排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线。也比喻生产程序或工作环节上的相关联的连续。 | 
| 战战业业 | 戒慎畏惧貌。 | 
| 依样画葫芦 |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 
| 叫苦不迭 | 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 | 
| 末大必折 | 谓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 | 
| 大起大落 | 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 | 
| 母夜叉 | 比喻凶悍的妇女。 | 
| 角巾东路 | 《晋书·羊祜传》:“尝与从弟琇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意谓辞官退隐,登东归之路。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 | 
| 天缘凑合 | 天缘:自然的机缘。旧时认为男女结成夫妻是天意所配合。也指事属巧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