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夏变夷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出处《孟子 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
例子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13回:“平时守着用夏变夷的古训,把新政、新学批驳得一钱不值。”
基础信息
拼音yòng xià biàn yí
注音ㄩㄥˋ ㄒ一ㄚˋ ㄅ一ㄢˋ 一ˊ
繁体用夏變夷
感情用夏变夷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中华文化同化少数民。
反义词全盘西化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初生之犊不畏虎(意思解释)
 - 强中自有强中手(意思解释)
 - 学以致用(意思解释)
 - 形神不全(意思解释)
 - 结党营私(意思解释)
 - 拂袖而去(意思解释)
 - 昂首挺胸(意思解释)
 - 春风风人(意思解释)
 - 寿元无量(意思解释)
 - 沤沫槿艳(意思解释)
 - 多情善感(意思解释)
 - 慷慨悲歌(意思解释)
 - 一场空(意思解释)
 - 饱食暖衣(意思解释)
 - 风急浪高(意思解释)
 - 羽旄之美(意思解释)
 - 通俗易懂(意思解释)
 - 扭直作曲(意思解释)
 - 口坠天花(意思解释)
 - 亡命之徒(意思解释)
 - 凌云之志(意思解释)
 - 心服口服(意思解释)
 - 心小志大(意思解释)
 - 祝哽祝噎(意思解释)
 - 风风雨雨(意思解释)
 - 无穷无尽(意思解释)
 - 望尘靡及(意思解释)
 - 光怪陆离(意思解释)
 
※ 用夏变夷的意思解释、用夏变夷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昂首伸眉 | 伸:扬。抬头扬眉。形容意气昂扬的样子。 | 
| 低声下气 | 形容说话时恭顺卑微的样子。 | 
| 从俗浮沉 | 顺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 | 
| 自己人 | 自己一方的人。指自家人或圈内人。 | 
| 荒淫无耻 | 荒淫:贪酒好色。生活糜烂;不知羞耻。 | 
| 晓以大义 | 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 
| 百战百胜 |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 
| 触目皆是 | 触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见到的都是。 | 
| 暴取豪夺 |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 
| 色中饿鬼 |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 
| 绊脚石 | 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 
| 发号施令 | 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 
| 抱恨黄泉 | 黄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阴间。心怀遗憾离开人世,死有遗恨。 | 
| 吉光片羽 | 片羽:一片羽毛;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吉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 
| 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 文治武功 |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 
| 春去冬来 | 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 材雄德茂 | 指才德杰出。 | 
| 千家万户 | 众多人家。 |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 
| 断章截句 | 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弯曲原意。断、截:割裂。 | 
| 众所瞻望 |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 | 
| 过甚其词 | 话说得太过分;与实际不相符。 | 
| 主人翁 | 当家作主的人。 | 
| 临危授命 |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 
| 材优干济 | 指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 | 
| 声驰千里 | 驰:传扬。名声远播。形容声望很高。 | 
| 现实主义 | 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