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守为攻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用防御作为击破敌人的手段。
出处宋·秦观《边防策下》:“盖充国以先零穷寇,急与之角,则中国必有馈挽转输之劳,故罢骑留屯而图以期月,此则以守为攻者也。”
例子我军决定暂时以守为攻,消耗敌人兵力,然后再集中力量突过河去,全歼敌人。李天银《扼住敌人的咽喉》
基础信息
拼音yǐ shǒu wéi gōng
注音一ˇ ㄕㄡˇ ㄨㄟˊ ㄍㄨㄥ
繁体以守為攻
感情以守为攻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战争或处事。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及时应令(意思解释)
 - 众多非一(意思解释)
 - 望风扑影(意思解释)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意思解释)
 - 陈言务去(意思解释)
 - 无时无刻(意思解释)
 - 来踪去迹(意思解释)
 - 春山如笑(意思解释)
 - 十全大补(意思解释)
 - 安步当车(意思解释)
 - 指天誓日(意思解释)
 - 纷乱如麻(意思解释)
 - 鬼头鬼脑(意思解释)
 - 百步穿杨(意思解释)
 - 生拉硬扯(意思解释)
 - 室迩人遥(意思解释)
 - 唇枪舌剑(意思解释)
 - 学而优则仕(意思解释)
 - 信口开河(意思解释)
 - 从天而降(意思解释)
 - 无影无踪(意思解释)
 - 脱口而出(意思解释)
 - 阴阳怪气(意思解释)
 - 流风馀俗(意思解释)
 - 慢条斯理(意思解释)
 - 神经过敏(意思解释)
 - 政通人和(意思解释)
 - 记忆犹新(意思解释)
 
※ 以守为攻的意思解释、以守为攻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天王老子 | 比喻至尊至贵、最有权威的人。 | 
| 革风易俗 | 改变风气和习俗。 | 
| 壮气吞牛 | 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 
| 彬彬有礼 | 彬彬: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 
| 斗方名士 | 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充风雅的人。 | 
| 纵横开合 | 指操纵自如。同“纵横开阖”。 | 
| 论黄数白 | ①谓任意评论是非好坏。②点了黄金又数白银。极言财富之多。 | 
| 想望丰采 | 见“想望风采”。 | 
| 结党营私 | 营:谋求。互相组成小集团;为谋得个人私利而干坏事。也作“植党营私。” | 
| 安安静静 | 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 
| 临危受命 | 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 
| 没里没外 | 里外不分,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 |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 稳操胜券 | 稳:稳当地;操:拿着;掌握。稳稳地拿着胜利的凭证。比喻有胜利的把握。 | 
| 困而不学 |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 
| 时至运来 | 时机来了,运气也有了转机。指由逆境转为顺境。 | 
| 鸿儒硕学 |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 
| 一鼻子灰 |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 
| 三三两两 |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 
| 平心而论 |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 
| 文治武功 |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 
| 便还就孤 | 就撤回到我这里.。 | 
| 事与愿违 |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 
| 举止娴雅 | 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 
| 欺人自欺 | 自欺:自我欺骗。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 
| 超然绝俗 |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谓远过于寻常之辈。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然绝俗,诚社稷之蓍龟,大汉之栋甍。”宋·陆游《与姜特立书》:“《茧庵记》及《初营》、《落成》二诗,大老手笔,超然绝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