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觞一咏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觞:古代盛酒器,借指饮酒;咏:吟诗。旧指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
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例子清·戴名世《陈某诗序》:“陈君时时与樵夫渔父野老相狎,一觞一咏,悠然自得。”
基础信息
拼音yī shāng yī yǒng
注音一 ㄕㄤ 一 ㄩㄥˇ
繁体一觴一詠
感情一觞一咏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文人的交往。
近义词一咏一觞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手下留情(意思解释)
 - 疚心疾首(意思解释)
 - 鬼怕恶人(意思解释)
 - 逆道乱常(意思解释)
 - 支支吾吾(意思解释)
 - 多才多艺(意思解释)
 - 当仁不让(意思解释)
 - 心里有鬼(意思解释)
 - 苦思冥想(意思解释)
 -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意思解释)
 - 流离颠沛(意思解释)
 - 空口无凭(意思解释)
 - 同心合力(意思解释)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意思解释)
 - 归十归一(意思解释)
 - 生拉硬扯(意思解释)
 - 流里流气(意思解释)
 - 东施效颦(意思解释)
 - 迭床架屋(意思解释)
 - 如痴如醉(意思解释)
 - 身败名裂(意思解释)
 - 安身立命(意思解释)
 - 无影无踪(意思解释)
 - 意料之外(意思解释)
 - 人尽其才(意思解释)
 - 在此存照(意思解释)
 - 以夷制夷(意思解释)
 - 纷红骇绿(意思解释)
 
※ 一觞一咏的意思解释、一觞一咏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强中自有强中手 | 比喻技艺无止境,不能自满自大。同“强中更有强中手”。 | 
| 悬而未决 | 一直拖在那里,没有得到解决。 | 
| 一钱太守 | 比喻值得称赞的廉洁的官吏。或讥讽那些贪官污吏贪财。 | 
| 褒善贬恶 |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 
| 诛求无度 | 敛取、需索财贿没有限度。 | 
| 意气风发 |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 
| 不分青红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 志在千里 | 形容志向远大。 | 
| 头面人物 |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 | 
| 夫唱妇随 | 唱:原为“倡”;即倡议;提出某种意见。丈夫说什么;妻子也跟着说什么。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表现。形容夫妻和睦。 | 
| 今来古往 | 犹古往今来。 | 
| 苦口之药 | 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 | 
| 大失所望 | 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 
| 作乱犯上 | 犯:冒犯。违抗尊长或朝廷,为悖逆或叛乱的行为。 | 
| 连珠炮 | 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 
| 黑不溜秋 | 形容黑得很难看。 | 
| 不能自拔 | 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 
| 文山会海 |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 | 
| 钿合金钗 | 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 | 
| 共商国是 |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 
| 羽旄之美 |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 
| 皮笑肉不笑 |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 
| 风声鹤唳 |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 共为唇齿 | 比喻互相辅助。 | 
| 断织劝学 |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 
| 立竿见影 |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见功效。 | 
| 孜孜不倦 |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