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夔已足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例子昔尧作《大章》,一夔已足。(《后汉书 曹褒传》)
基础信息
拼音yī kuí yǐ zú
注音一 ㄎㄨㄟˊ 一ˇ ㄗㄨˊ
感情一夔已足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一个足够了。
反义词多多益善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夸大其词(意思解释)
 - 物尽其用(意思解释)
 - 乐道好古(意思解释)
 - 斗唇合舌(意思解释)
 - 疙里疙瘩(意思解释)
 - 必由之路(意思解释)
 - 反治其身(意思解释)
 - 慷慨悲歌(意思解释)
 - 将寡兵微(意思解释)
 - 吴头楚尾(意思解释)
 - 拔茅连茹(意思解释)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意思解释)
 - 钻木取火(意思解释)
 -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意思解释)
 - 令人作呕(意思解释)
 - 倒裳索领(意思解释)
 - 便还就孤(意思解释)
 - 通俗易懂(意思解释)
 - 将功折罪(意思解释)
 - 依样画葫芦(意思解释)
 - 欺人自欺(意思解释)
 - 绿林强盗(意思解释)
 - 取之不尽(意思解释)
 - 密锣紧鼓(意思解释)
 - 呼风唤雨(意思解释)
 - 鸡口牛后(意思解释)
 - 斗转星移(意思解释)
 - 惴惴不安(意思解释)
 
※ 一夔已足的意思解释、一夔已足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风流人物 | 风流:指英俊的;杰出的。通常指对一个时代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旧指好色或轻浮放荡的人。 | 
| 没颠没倒 | 指没分晓或纷乱的样子。 | 
| 囊萤映雪 |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 
| 见多识广 |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 
| 紫陌红尘 | 紫陌:京城的道路;红尘:尘埃。指京城道上非常热闹,尘土飞扬。形容京城繁华或比喻虚幻的荣华。 | 
| 大惑不解 |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 
| 饥肠辘辘 | 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象声词;车轮滚动的声音。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 
| 可想而知 | 想:推想。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 | 
| 归十归一 | 谓有条有理。 |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 
| 离弦走板 |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 | 
| 主明臣直 |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 败俗伤风 |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 
| 吴头楚尾 |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 
| 秽德垢行 |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 
| 令人作呕 |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 | 
| 珍楼宝屋 | 珍奇的楼阁,华丽的房屋。指富丽豪华的建筑物。 | 
| 心烦意乱 |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 
| 受益匪浅 |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 
| 人面狗心 |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 
| 笑貌声音 | 笑貌:表情;声音:谈吐。指人的言谈、态度等。 | 
| 充耳不闻 |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 
| 奋起直追 | 奋:鸟类展翅起飞。形容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振作起来;一股劲地赶上去。 | 
| 刮目相看 |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 
| 壮心不已 | 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 | 
| 移日卜夜 | 指昼夜相继。 | 
| 老牛舐犊 |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着小牛。比喻做父母的怜爱儿女。 | 
| 浅见薄识 | 浅见:肤浅的见解。形容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