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言自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行:行为;言:言论。行为和言论都是自己发出的。比喻要自己约束自己。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行言自为而天下化,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
基础信息
拼音xíng yán zì wéi
注音ㄒ一ㄥˊ 一ㄢˊ ㄗˋ ㄨㄟˊ
感情行言自为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十万火急(意思解释)
- 识文断字(意思解释)
- 心灰意懒(意思解释)
- 鹰击长空(意思解释)
- 背腹受敌(意思解释)
- 狐死首丘(意思解释)
- 晕头转向(意思解释)
- 褒善贬恶(意思解释)
- 堂堂一表(意思解释)
- 敏而好学(意思解释)
- 人心归向(意思解释)
- 顿挫抑扬(意思解释)
- 群龙无首(意思解释)
- 投石问路(意思解释)
- 以弱制强(意思解释)
- 偃旗息鼓(意思解释)
- 大张旗鼓(意思解释)
- 千丝万缕(意思解释)
- 室徒四壁(意思解释)
- 骨肉之亲(意思解释)
- 互通有无(意思解释)
- 饭囊酒瓮(意思解释)
- 龙争虎斗(意思解释)
- 羽旄之美(意思解释)
- 女生外向(意思解释)
- 立竿见影(意思解释)
- 念兹在兹(意思解释)
- 足衣足食(意思解释)
※ 行言自为的意思解释、行言自为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薪贵于桂 | 薪:柴草;桂:桂木。形容物价飞涨。 |
| 泥牛入海 | 泥塑的牛进入大海中就会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
| 惨不忍睹 | 睹:看。情景凄惨;使人不忍看下去。 |
| 易子而教 | 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
| 顾后瞻前 | 同“瞻前顾后”。 |
| 活蹦乱跳 | 欢蹦乱跳。 |
| 年少无知 | 年纪小,不懂事。 |
| 功成名就 |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
| 以身试法 | 身:亲身;指生命;试:尝试;法:法律;刑法。拿性命去尝试法律。 |
| 成竹在胸 |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
| 前脚后脚 | 比喻紧跟着。 |
| 国泰民安 |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
| 钻木取火 |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
| 国无宁日 |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
| 众建贤才 | 建:建树;贤才:优秀的人才。选用众多优秀的人才。 |
| 兵微将寡 |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
| 交臂历指 | 交臂:两手反缚;历指:古代拶指的刑罚。象罪犯两手反缚、受拶指的刑罚一般。形容痛苦万状,毫无自由。 |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
| 空腹高心 | 腹内空虚而目空一切。形容并无真才实学。 |
|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 草满囹圄 | 监狱里长满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极少。 |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 |
|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 |
| 持之以恒 | 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
| 奇技淫巧 | 指新奇的技艺和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