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男二女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诗·召南·何彼襛矣序》孔颖达疏引晋皇甫谧云:“武王五男二女。”谓有子五人,有女二人。后用以表示子孙繁衍,有福气。宋时常绘印五男二女图于纸笺或礼品上以示祝福。
出处《诗·召南·何彼襛矣序》孔颖达疏引晋皇甫谧云:“武王五男二女。”
基础信息
拼音wǔ nán èr nǚ
注音ㄨˇ ㄋㄢˊ ㄦˋ ㄋㄩˇ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攀龙附凤(意思解释)
 - 开门见山(意思解释)
 - 费尽心思(意思解释)
 - 纸老虎(意思解释)
 - 来去无踪(意思解释)
 - 妇人醇酒(意思解释)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意思解释)
 - 走马观花(意思解释)
 - 算无遗策(意思解释)
 - 极重不反(意思解释)
 - 角巾素服(意思解释)
 - 一哄而起(意思解释)
 - 过而能改(意思解释)
 - 诈奸不及(意思解释)
 - 发号施令(意思解释)
 - 分路扬镳(意思解释)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意思解释)
 - 敢不承命(意思解释)
 - 各行各业(意思解释)
 - 皮笑肉不笑(意思解释)
 - 叫苦连天(意思解释)
 - 粉墨登场(意思解释)
 - 鲜血淋漓(意思解释)
 - 足衣足食(意思解释)
 - 快人快语(意思解释)
 - 切树倒根(意思解释)
 - 胆大心小(意思解释)
 - 臭名昭著(意思解释)
 
※ 五男二女的意思解释、五男二女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隔靴搔痒 | 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 
| 五花大绑 | 先用绳索套住脖子,又绕到背后反剪两臂的绑人方式。 | 
| 材轻德薄 | 指才德疏浅。有时用为谦词。 | 
| 人心归向 | 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 
| 蝶粉蜂黄 | 指古代妇女粉面额黄,妆扮美容。 | 
| 铺天盖地 | 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来势猛烈。也作“遮天盖地”。 | 
| 大失所望 | 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 
| 进锐退速 | 锐:迅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 | 
| 罪上加罪 | 指罪恶更为严重。 | 
| 三十三天 |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 战战业业 | 戒慎畏惧貌。 | 
| 运筹帷幄 |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 
| 不在话下 |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 
| 精明强干 | 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 | 
| 足不出门 | 同“足不出户”。 | 
| 举目无亲 | 举目:抬头看。抬头张望;没有一个亲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独无依。 | 
| 惹是生非 | 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争事端。 | 
| 天下为一 | 一:统一。指国家统一 | 
| 见所不见 | 见“见所未见”。 | 
| 抗尘走俗 | 形容为了名利,到处奔走钻营。 | 
| 落荒而逃 | 离开大路;逃向荒野。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 | 
| 泣不成声 | 泣:低声哭。哭得噎住了;连声音也发不出来。形容极度悲伤。 | 
| 红颜薄命 | 旧指美貌女子不是早死;就遇不到好人或生活多磨难。红颜:美貌女子;薄命:命运不好。 | 
| 貌合神离 | 貌:外表;神:内心。指外表上一致;内心里不一样。形容表面上关系很融洽;而实际上各怀心思。 | 
| 淫辞邪说 | 夸大失实的言论,荒谬的学说。 | 
| 泥塑木雕 | 用泥土塑造、木头雕刻的偶像。比喻人的动作及神情呆板。 | 
| 恶作剧 | 捉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动。 | 
| 茶余饭后 | 品茶、吃饭之后的一段闲暇时间。多指傍晚一段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