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罪之师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出处《旧唐书 侯君集传》:“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
例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葛巾》:“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
基础信息
拼音wèn zuì zhī shī
注音ㄨㄣˋ ㄗㄨㄟˋ ㄓ ㄕ
繁体問辠之師
感情问罪之师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前来兴师问罪的人。
英语a punitive expeditionary army(an army for punitive purpose)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星霜屡移(意思解释)
 - 男女授受不亲(意思解释)
 - 自强不息(意思解释)
 - 不三不四(意思解释)
 - 牝鸡司晨(意思解释)
 - 角巾素服(意思解释)
 - 百无一是(意思解释)
 - 直捣黄龙(意思解释)
 - 进锐退速(意思解释)
 - 作贼心虚(意思解释)
 - 大开方便之门(意思解释)
 - 凹凸不平(意思解释)
 - 交臂历指(意思解释)
 - 恐后争先(意思解释)
 - 度德量力(意思解释)
 - 取之不尽(意思解释)
 - 斗转星移(意思解释)
 - 万变不离其宗(意思解释)
 - 丰功伟绩(意思解释)
 - 战不旋踵(意思解释)
 - 欢聚一堂(意思解释)
 - 福善祸淫(意思解释)
 - 浅见薄识(意思解释)
 - 搬弄是非(意思解释)
 - 孤注一掷(意思解释)
 - 致知格物(意思解释)
 - 神经过敏(意思解释)
 - 阿娇金屋(意思解释)
 
※ 问罪之师的意思解释、问罪之师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行百里者半九十 |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 
| 苦中作乐 | 在困苦中勉强自寻欢乐。 | 
| 清清楚楚 | 清晰明白有条理。 | 
| 长夜之饮 | 指通宵宴饮。 | 
| 大惑不解 |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 
| 以权谋私 | 以:凭借;权:权力;权势;谋:谋求;谋取;私:私利。凭着权利谋取私利。 | 
| 主忧臣劳 | 忧:忧患。君主有了忧患,臣下就要为他效力。 | 
| 学而不厌 |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 
| 一哄而起 | 喧闹;起哄。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 | 
| 生死有命 | 生死;生存和死亡。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的。指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 | 
| 团团转 | 回环旋转,形容不知道怎么办好。 | 
| 酒能乱性 | 喝多酒能够使人不能自控,就会淫乱。 | 
| 水中捞月 |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 
| 不治之症 | 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 | 
| 拔茅连茹 | 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 
| 饭囊酒瓮 |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不会做事的人。 | 
| 风急浪高 | 形容风浪很大。 | 
| 定国安邦 |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 
| 心烦意乱 |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 
| 香火姻缘 |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 
| 似是而非 |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 
| 男大当婚 |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亲成家。 | 
| 胆大心小 | 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 
| 春寒料峭 |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 
| 屡试不爽 | 屡次试验都不错。 | 
| 取之不尽 | 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 | 
| 气味相投 | 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