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衢大邑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同“通都大邑”。
出处清·王瑬《钞币议》:“又令通衢大邑设立官局,民以他省钞至者,验明准其换本省钞行用。”
基础信息
拼音tōng qú dà yì
注音ㄊㄨㄥ ㄑㄨˊ ㄉㄚˋ 一ˋ
感情通衢大邑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泛指大城市。
近义词通都大邑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个人主义(意思解释)
 - 色飞眉舞(意思解释)
 - 存而不议(意思解释)
 - 炙手可热(意思解释)
 - 笃近举远(意思解释)
 - 辞简意足(意思解释)
 - 来踪去迹(意思解释)
 - 叫化子(意思解释)
 - 空口无凭(意思解释)
 - 囊萤照雪(意思解释)
 - 团团转(意思解释)
 - 谠言直声(意思解释)
 - 走南闯北(意思解释)
 - 俭以养德(意思解释)
 - 一鼻子灰(意思解释)
 - 黑不溜秋(意思解释)
 - 互通有无(意思解释)
 - 遗世绝俗(意思解释)
 - 一条龙(意思解释)
 - 地大物博(意思解释)
 - 受益匪浅(意思解释)
 - 超然物外(意思解释)
 - 身败名裂(意思解释)
 - 迫不得已(意思解释)
 - 空腹高心(意思解释)
 - 匪夷所思(意思解释)
 - 祝哽祝噎(意思解释)
 - 伸手不见五指(意思解释)
 
※ 通衢大邑的意思解释、通衢大邑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水至清则无鱼 | 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 
| 从俗浮沉 | 顺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 | 
| 火树银花 |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闪亮;绚丽灿烂。 | 
| 大包大揽 | 把事情、任务等尽量兜揽过来。 | 
| 名重一时 | 一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亦作“名震一时”、“名得当时”、“名噪一时”、“名倾一时”。 | 
| 大千世界 |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为大千世界。后泛指广大无边纷纭复杂的世界。 | 
| 指天誓日 | 指着苍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态度坚定或忠诚。 | 
| 永垂不朽 | 朽:磨灭。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永远不会磨灭。” | 
| 悬石程书 | 形容勤于政事。 | 
| 不能自拔 | 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 
| 茕茕孑立 | 孤独无依的样子。 | 
| 心旷神怡 |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 
| 半夜三更 |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 
| 生拉硬扯 |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 | 
| 打情卖笑 | 打情骂俏,指男女调情。 | 
| 读书种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 
| 一窍不通 | 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 
| 依样画葫芦 |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 
| 笑貌声音 | 笑貌:表情;声音:谈吐。指人的言谈、态度等。 |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 
| 如出一辙 | 辙: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 
| 偶语弃市 | 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 | 
| 当头棒喝 |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 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 
| 群山四应 | 应:应和。四面群山纷纷响应。比喻一声号召,人们群起响应。 | 
| 药石无效 | 药石:药和治病的石针。药和石针都不见效。形容病情严重。 | 
| 搬弄是非 | 搬弄:挑拨;是非:指口舌纷争。把别人的话搬来弄去;有意从中挑拨是非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