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假之年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上天赐给足够的年寿。谓能享其天年。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天假之年,而除其害。”
例子夫孔明这殁,其年乃五十有四耳,使天假之年,而得乘司马氏君臣之瑕衅,虽北定中原可也。清·方苞《蜀汉后主论》
基础信息
拼音tiān jiǎ zhī nián
注音ㄊ一ㄢ ㄐ一ㄚˇ ㄓ ㄋ一ㄢˊ
繁体天叚之年
感情天假之年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天假其年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随行就市(意思解释)
- 白费心机(意思解释)
- 存而不议(意思解释)
- 风流才子(意思解释)
- 凤毛麟角(意思解释)
- 旁征博引(意思解释)
- 三长两短(意思解释)
- 暴取豪夺(意思解释)
- 大张旗鼓(意思解释)
- 饱食暖衣(意思解释)
- 罪上加罪(意思解释)
- 珠玉之论(意思解释)
- 熟能生巧(意思解释)
- 风虎云龙(意思解释)
- 分工合作(意思解释)
-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意思解释)
- 从天而降(意思解释)
- 爱毛反裘(意思解释)
- 匪夷所思(意思解释)
- 刚愎自用(意思解释)
- 耳聪目明(意思解释)
- 举目无亲(意思解释)
- 千里命驾(意思解释)
- 步步深入(意思解释)
- 经纬万端(意思解释)
- 不言而喻(意思解释)
- 一时无两(意思解释)
- 古为今用(意思解释)
※ 天假之年的意思解释、天假之年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浇风薄俗 | 指社会风气轻浮庸俗。 |
|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 | 说的人,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听的人,没有一句话不接受。 |
| 望风扑影 | 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 |
|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 言而无信 | 信:信用。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
| 婆婆妈妈 | 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
| 赴汤蹈火 |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
| 令人满意 |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 |
| 量能授官 |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
| 指手划脚 |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评论指责。 |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
| 阳春白雪 |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徒:空;羡:羡慕。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 |
| 迭床架屋 | 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
| 稳如泰山 | 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
| 取之不尽 | 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 |
| 乐以忘忧 |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
| 无影无踪 |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 霜露之悲 |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
| 似曾相识 |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
| 慌不择路 |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
| 福善祸淫 | 指行善的得福,作恶的受祸。 |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
| 阿时趋俗 | 阿:迎合。迎合时尚和世俗。 |
| 黯然神伤 | 心情沮丧;心神忧伤。 |
| 援笔立就 | 一拿起笔瞬间就完成一篇文章。形容人文思敏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