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礼乐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古代儒家六经即《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乐经》。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
例子清·朱彝尊《文水县卜子祠堂记》:“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
基础信息
拼音shī shū lǐ yuè
注音ㄕ ㄕㄨ ㄌ一ˇ ㄩㄝˋ
繁体詩書禮樂
感情诗书礼乐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诗书礼易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含辛茹苦(意思解释)
 - 条条大路通罗马(意思解释)
 - 床上安床(意思解释)
 - 披肝沥胆(意思解释)
 - 白费心机(意思解释)
 - 翻箱倒柜(意思解释)
 - 顾后瞻前(意思解释)
 - 二八佳人(意思解释)
 - 无法无天(意思解释)
 - 暮史朝经(意思解释)
 - 不僧不俗(意思解释)
 - 没里没外(意思解释)
 - 诈奸不及(意思解释)
 - 扶摇直上(意思解释)
 - 常年累月(意思解释)
 - 罄竹难书(意思解释)
 - 三十三天(意思解释)
 - 叽叽喳喳(意思解释)
 - 奇货可居(意思解释)
 - 将夺固与(意思解释)
 - 分门别类(意思解释)
 - 刻不容缓(意思解释)
 - 地大物博(意思解释)
 - 目无全牛(意思解释)
 - 离奇古怪(意思解释)
 - 受益匪浅(意思解释)
 - 双柑斗酒(意思解释)
 - 坐怀不乱(意思解释)
 
※ 诗书礼乐的意思解释、诗书礼乐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倒背如流 | 能很流利地把书本、诗文或资料倒转过来背。形容读得滚瓜烂熟。 | 
| 后继有人 | 继:继承。指后面有继承的人。 | 
|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 将:将领;受:接受。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 | 
| 豆萁燃豆 | 比喻兄弟相残。 | 
| 自力更生 | 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获得生命。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业发展兴旺。更生:重新获得生命。 | 
| 和风细雨 | 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本指自然现象;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 | 
| 敏而好学 |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 
| 空谷传声 | 谷:山谷。人在山谷中发出音响;立即可以听到回声。比喻很快有所反响。 | 
| 牝鸡司晨 | 牝鸡:母鸡;司:掌管。比喻女人掌权当政。 | 
| 己溺己饥 |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 
| 千丝万缕 | 缕:线。千根丝;万条线。形容两者之间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 
| 公才公望 |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 
| 室徒四壁 | 犹言室内空无一物。喻贫穷。 |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 
| 拔茅连茹 | 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 
| 吴下阿蒙 |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 
| 钿合金钗 | 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 | 
| 令人作呕 |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 | 
| 风虎云龙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 
| 通今达古 | 同“通今博古”。 | 
| 羊质虎皮 |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 
| 春寒料峭 |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 
| 臭名昭著 | 名:名声;昭著:显著;明显。坏名声谁都知道。 | 
| 雷大雨小 | 比喻说得多,做得少,声势很大,实效很小。 | 
| 不合时宜 |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 
| 如出一辙 | 辙: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 
| 匪夷所思 |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 
| 众所瞻望 |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