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吐三握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史记 鲁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后以“三吐三握”为求贤殷切之典。
出处《史记·鲁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基础信息
拼音sān tǔ sān wò
注音ㄙㄢ ㄊㄨˇ ㄙㄢ ㄨㄛˋ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不可多得(意思解释)
- 绝长续短(意思解释)
- 浇风薄俗(意思解释)
- 刚正不阿(意思解释)
- 泥牛入海(意思解释)
- 亦复如是(意思解释)
- 普天同庆(意思解释)
- 众喣山动(意思解释)
-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意思解释)
- 辞简意足(意思解释)
- 谦受益,满招损(意思解释)
- 仁义道德(意思解释)
- 拉大旗作虎皮(意思解释)
- 薄暮冥冥(意思解释)
- 溢于言表(意思解释)
- 花拳绣腿(意思解释)
- 指天誓日(意思解释)
- 火烛银花(意思解释)
- 时至运来(意思解释)
- 败俗伤风(意思解释)
- 今是昨非(意思解释)
- 秽德垢行(意思解释)
- 树欲静而风不止(意思解释)
- 结缨伏剑(意思解释)
- 东施效颦(意思解释)
- 礼坏乐缺(意思解释)
- 粉墨登场(意思解释)
- 白草黄云(意思解释)
※ 三吐三握的意思解释、三吐三握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品头论足 | 见“品头题足”。 |
| 魑魅魍魉 | 魑魅:也作“螭魅”;古代传说中山里湖沼里的鬼怪妖精;魍魉:亦作“罔两”;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指害人的鬼怪。后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原作“魑魅罔两”。 |
| 声东击西 | 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虚张声势说攻击东边;实际进攻西边。声:声张;击:打击。 |
| 博学多闻 |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
| 门当户对 | 门、户:代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当:相称;对:合适;对等。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适宜通婚结亲。现泛指人与人的身份相等;物与物的对称适合等。 |
| 先声夺人 | 声:声势;夺人:指动摇人心。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
| 将功补过 | 将:拿;补:补偿。用功劳补偿过错。 |
| 损人不利己 | 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
| 胸有成竹 |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 寸步不离 | 寸步:极短的距离。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 |
| 溢于言表 |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
| 取而代之 | 夺取别人的地位、权利而代替他。 |
| 倒冠落佩 | 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
| 正人君子 |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
| 经纬天地 | 经:丝织品的直线;纬:丝织品的横线。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经营天下,治理国政。 |
| 囚首垢面 | 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
| 互通有无 |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
| 女扮男装 | 女子穿上男装,打扮成男子的模样。 |
| 胡子拉碴 | 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 |
|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 地大物博 |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
| 扪心自问 | 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
| 珠还合浦 |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 白云苍狗 | 苍狗:黑狗。天上的白云顷刻间变成乌云;像黑狗一样。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
| 热气腾腾 | 热气:温度高的气体;腾腾: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原意为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
| 图穷匕见 |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
| 狂风暴雨 | 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