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知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目不识书”。
出处清·侯方域《豫省试第一》:“后赵石勒目不知书,然常使人读《汉书》,勒卧听之。”
基础信息
拼音mù bù zhī shū
注音ㄇㄨˋ ㄅㄨˋ ㄓ ㄕㄨ
繁体目不知書
感情目不知书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识字。
近义词目不识书
反义词满腹经纶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有约在先(意思解释)
 - 旁征博引(意思解释)
 - 快心满志(意思解释)
 - 民不畏死(意思解释)
 - 进锐退速(意思解释)
 - 形影相吊(意思解释)
 - 钻木取火(意思解释)
 - 钿合金钗(意思解释)
 - 倒裳索领(意思解释)
 - 事与愿违(意思解释)
 - 理直气壮(意思解释)
 - 黑天半夜(意思解释)
 - 春去冬来(意思解释)
 - 安闲自得(意思解释)
 - 珠还合浦(意思解释)
 - 粉墨登场(意思解释)
 - 升官发财(意思解释)
 - 聪明才智(意思解释)
 - 麻木不仁(意思解释)
 - 举目无亲(意思解释)
 - 走过场(意思解释)
 - 闭门读书(意思解释)
 - 坑坑洼洼(意思解释)
 - 凤友鸾交(意思解释)
 - 变态百出(意思解释)
 - 挂冠归去(意思解释)
 - 抗尘走俗(意思解释)
 - 随俗雅化(意思解释)
 
※ 目不知书的意思解释、目不知书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浇风薄俗 | 指社会风气轻浮庸俗。 | 
| 初出茅庐 |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 
| 是非口舌 | 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 
| 食不充口 | 见“食不餬口”。 | 
| 用心良苦 | 费劲心血 | 
| 夜深人静 |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 
| 主忧臣劳 | 忧:忧患。君主有了忧患,臣下就要为他效力。 | 
|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 
| 玉卮无当 |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 
| 快心满志 | 见“快心遂意”。 | 
| 飞檐走壁 |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 
| 绊脚石 | 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 
| 将寡兵微 | 寡:少;兵:士兵;微:衰败。兵少将少。形容兵力薄弱。 | 
| 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 动魄惊心 |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 
| 通俗易懂 |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 
| 牛骥同槽 | 见“牛骥同皁”。 | 
| 白云苍狗 | 苍狗:黑狗。天上的白云顷刻间变成乌云;像黑狗一样。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 
| 万变不离其宗 |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 
| 半新不旧 |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旧。 | 
| 欢聚一堂 | 欢乐地聚集在一起。 | 
| 浅见薄识 | 浅见:肤浅的见解。形容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 
| 河山之德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 
| 驰魂宕魄 | 形容振撼心灵。 | 
| 辞喻横生 | 横生:横逸而出。言辞生动,横逸而出。 | 
| 声驰千里 | 驰:传扬。名声远播。形容声望很高。 | 
| 服气吞露 | 服气:导引之术,即气功。指修炼道术。 | 
| 神不知鬼不觉 | 指形迹隐秘,不为人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