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死不择荫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只求安身,不择处所。亦比喻情况危急,无法慎重考虑。
出处见“鹿死不择音”。
例子不则,职之重命,必且重于官,鹿死不择荫,微臣有褫,无以加焉,在台台必有大不忍者。明·袁宏道《乞改稿三》
基础信息
拼音lù sǐ bù zé yīn
注音ㄌㄨˋ ㄙˇ ㄅㄨˋ ㄗㄜˊ 一ㄣ
繁体鹿死不擇蔭
感情鹿死不择荫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比喻只求安身,不择地方。
近义词鹿死不择音
英语A desperate man will resort to anything.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日月合壁(意思解释)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意思解释)
 - 忧喜交集(意思解释)
 - 零光片羽(意思解释)
 - 起兵动众(意思解释)
 - 命中注定(意思解释)
 - 河鱼腹疾(意思解释)
 - 叫化子(意思解释)
 - 野没遗贤(意思解释)
 - 冠绝一时(意思解释)
 - 危急关头(意思解释)
 - 鱼死网破(意思解释)
 - 鸿儒硕学(意思解释)
 - 徇私舞弊(意思解释)
 - 经纬天地(意思解释)
 - 户告人晓(意思解释)
 - 螓首蛾眉(意思解释)
 - 半夜三更(意思解释)
 - 珠玉之论(意思解释)
 - 斗水活鳞(意思解释)
 - 心烦意乱(意思解释)
 - 美人迟暮(意思解释)
 - 香火姻缘(意思解释)
 - 立地书橱(意思解释)
 - 粉墨登场(意思解释)
 - 超然物外(意思解释)
 - 清风劲节(意思解释)
 - 春寒料峭(意思解释)
 
※ 鹿死不择荫的意思解释、鹿死不择荫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趁火打劫 | 趁:利用;乘机;劫:抢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别人处在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趁机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 
| 出师无名 | 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 | 
| 高屋建瓴 | 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 
| 付之一炬 | 付:交给;之:它;炬:火把;一炬:一把火。给它一把火烧光。指用火烧毁。 | 
| 居重驭轻 | 指人主掌握兵权以制政权。 | 
| 胸有成竹 |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 胆如斗大 | 胆:胆量;斗:旧时的一种量器,容量为十升。胆子像斗一样大。形容胆量极大。 | 
| 心直口快 |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直:直爽。 | 
| 止于至善 |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 
| 纷乱如麻 | 麻:麻团。交错杂乱像一团乱麻。 |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混一天算一天,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 
| 举直错枉 | 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 
| 顾景惭形 |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 
| 唯利是图 |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独;图:贪图;追求。 | 
| 无穷无尽 | 穷、尽:完。没有尽头;没有限度。 | 
| 薪尽火灭 |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 |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 群山四应 | 应:应和。四面群山纷纷响应。比喻一声号召,人们群起响应。 | 
|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缘:缘分。有缘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会相聚在一起。没有缘分的人即使面对面走过,也聚不到一块。 | 
| 妨功害能 | 压抑陷害有功有能的人。 | 
| 强人所难 | 强:勉强。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 | 
| 势不可为 | 为:做,干。大势已去,无能为力。 | 
| 二缶钟惑 | 二:疑,不明确;缶、钟: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 
| 花天酒地 | 花:比喻美女;旧指娼妓或娼馆。指整天挟妓饮酒。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赌的荒淫腐化生活。 | 
| 英雄所见略同 | 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 
| 远近驰名 | 在相当大范围内都是很有名的。 | 
| 老气横秋 | 老气:老年的气概;横秋:横亘秋空。形容神态老练严肃。也形容为人死板;缺乏朝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