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宿儒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出处宋·陆九渊《语录》:“三百篇之诗,有出于妇人女子,而后世老师宿儒,且不能注释得分明,岂其智有所不若。”
例子鲁迅《谈“激烈”》:“即要研究,也必先由老师宿儒,先下一番改定工夫。”
基础信息
拼音lǎo shī xiǔ rú
注音ㄌㄠˇ ㄕ ㄒ一ㄡˇ ㄖㄨˊ
繁体老師宿儒
感情老师宿儒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老手宿儒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安内攘外(意思解释)
 - 逆道乱常(意思解释)
 - 泥牛入海(意思解释)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意思解释)
 - 长夜之饮(意思解释)
 - 旧地重游(意思解释)
 - 心里有鬼(意思解释)
 - 笃近举远(意思解释)
 - 危急关头(意思解释)
 - 拔苗助长(意思解释)
 - 将伯之呼(意思解释)
 - 黄耳传书(意思解释)
 - 将功折罪(意思解释)
 - 空话连篇(意思解释)
 - 起死回生(意思解释)
 - 顾景惭形(意思解释)
 - 偶语弃市(意思解释)
 - 壮心不已(意思解释)
 - 赤胆忠心(意思解释)
 - 在此存照(意思解释)
 - 单刀直入(意思解释)
 - 怜香惜玉(意思解释)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意思解释)
 -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意思解释)
 - 欲速则不达(意思解释)
 - 烟消云散(意思解释)
 - 遥遥无期(意思解释)
 - 饱学之士(意思解释)
 
※ 老师宿儒的意思解释、老师宿儒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疾如旋踵 | 旋踵:转动脚跟。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形容变化很快。 | 
| 捻神捻鬼 | 形容惊慌害怕的样子。 | 
| 挺身而出 | 形容遇到危难时;勇敢地站出来;担当其任。挺:挺起身来;勇敢刚毅的样子。 | 
| 夫唱妇随 | 唱:原为“倡”;即倡议;提出某种意见。丈夫说什么;妻子也跟着说什么。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表现。形容夫妻和睦。 | 
| 十全大补 | 药名。含有十种名贵的滋补药物。比喻某项方案或方法对事情有巨大补益。 | 
| 必由之路 | 必:一定;由: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 | 
| 官僚主义 |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 
| 指天誓日 | 指着苍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态度坚定或忠诚。 | 
| 风俗人情 |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 
| 望而生畏 | 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 | 
| 大张旗鼓 |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 
| 拔苗助长 |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 
| 款学寡闻 |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 
| 熟能生巧 | 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 
|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 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 败德辱行 | 败坏道德和操守。 | 
| 驾轻就熟 | 驾:赶马车;轻:指轻便的车;就:到;熟:熟悉的道路。驾着轻便的车走熟悉的路。比喻办熟悉的事很容易。 | 
| 扣人心弦 |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也作“动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 |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 脸黄肌瘦 | 脸色黄,肌体瘦。形容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 
| 怜香惜玉 | 怜、惜:爱护;爱怜;香、玉:比喻美女。比喻男子对美女的温存、怜爱。 | 
| 一目十行 |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 
| 饱学之士 |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 
| 死胡同 | 指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胡同。比喻绝境、绝路。 | 
| 甘之如饴 | 把它看成像饴糖那样甘甜。比喻甘心情愿地从事某种辛苦工作或虽处危困境地也能安然忍受。 | 
| 花天酒地 | 花:比喻美女;旧指娼妓或娼馆。指整天挟妓饮酒。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赌的荒淫腐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