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问之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例子《冷眼观》第12回:“我不过记问之学,实在不是个里手。”
基础信息
拼音jì wèn zhī xué
注音ㄐ一ˋ ㄨㄣˋ ㄓ ㄒㄩㄝˊ
繁体記問之壆
感情记问之学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无真知之学。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初生之犊不畏虎(意思解释)
 - 亭亭玉立(意思解释)
 - 价值连城(意思解释)
 - 孤身只影(意思解释)
 - 门当户对(意思解释)
 - 夜深人静(意思解释)
 - 惜指失掌(意思解释)
 - 风俗人情(意思解释)
 - 拔苗助长(意思解释)
 - 吉光片羽(意思解释)
 - 黄耳传书(意思解释)
 - 羽旄之美(意思解释)
 - 春光明媚(意思解释)
 - 天下第一(意思解释)
 - 散带衡门(意思解释)
 - 似是而非(意思解释)
 - 材雄德茂(意思解释)
 - 胆大心小(意思解释)
 - 败德辱行(意思解释)
 - 鸡口牛后(意思解释)
 - 满面春风(意思解释)
 - 华不再扬(意思解释)
 - 轰轰烈烈(意思解释)
 - 腹心相照(意思解释)
 - 有风有化(意思解释)
 - 饱学之士(意思解释)
 - 角巾东路(意思解释)
 - 惊惶失措(意思解释)
 
※ 记问之学的意思解释、记问之学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身无分文 | 形容非常贫穷。 | 
| 二百五 | 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 
| 物尽其用 | 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都要尽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浪费。 | 
| 青山绿水 | 泛称美好山河。 | 
| 南辕北辙 |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 
| 志满意得 | 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 
|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 | 
| 掉以轻心 | 掉:原意为摇摆;现只表示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 | 
| 百战百胜 |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 
| 牝鸡司晨 | 牝鸡:母鸡;司:掌管。比喻女人掌权当政。 | 
| 自食其果 | 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形容自己做坏事;自己受害。 | 
| 吃不了兜着走 |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 | 
| 青云直上 | 青云:指青天。直线上升;向高空飞腾直上。比喻人的地位直线上升。 | 
| 徇私舞弊 | 为了个人利益或照顾私人关系而弄虚作假;做不合法规的事。徇:依从;舞弊:用欺骗的方法做违反法规的事。 | 
| 度己失期 | 估计己经误了期限。 | 
| 鬼鬼祟祟 |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 
| 有目共睹 |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 
| 国泰民安 |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 
| 赴汤蹈火 |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 
| 茕茕孑立 | 孤独无依的样子。 | 
| 胜友如云 | 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 
| 心烦意乱 |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 
| 起死回生 |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 |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 无影无踪 |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 万变不离其宗 |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 
| 落落寡合 | 落落:孤独的样子;不合群。寡:少;合:合群。孤孤单单;很难合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