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缨伏剑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结缨:系上帽带;伏剑:拔剑自刎。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
例子南朝·梁·江淹《狱中上建平王书》:“常欲结缨伏剑,少射万一。”
基础信息
拼音jié yīng fú jiàn
注音ㄐ一ㄝˊ 一ㄥ ㄈㄨˊ ㄐ一ㄢˋ
繁体結纓伏劍
感情结缨伏剑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处事。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绿林豪客(意思解释)
 - 上下其手(意思解释)
 - 罗掘一空(意思解释)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意思解释)
 - 笃近举远(意思解释)
 - 掉以轻心(意思解释)
 - 胆寒发竖(意思解释)
 - 凤毛麟角(意思解释)
 - 止沸益薪(意思解释)
 - 以身试法(意思解释)
 - 十羊九牧(意思解释)
 - 作乱犯上(意思解释)
 - 连珠炮(意思解释)
 - 雷霆万钧(意思解释)
 - 胡子拉碴(意思解释)
 - 结缨伏剑(意思解释)
 - 通俗易懂(意思解释)
 - 子继父业(意思解释)
 - 会少离多(意思解释)
 - 唯利是图(意思解释)
 - 前赴后继(意思解释)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意思解释)
 - 别有用心(意思解释)
 - 束身受命(意思解释)
 - 有志竟成(意思解释)
 - 纷红骇绿(意思解释)
 - 争分夺秒(意思解释)
 -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意思解释)
 
※ 结缨伏剑的意思解释、结缨伏剑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石枯松老 | 枯:干枯。石头干裂,松树老朽。形容历时极为久远。 | 
| 众多非一 | 指类别甚多,不止一种。 | 
| 多才多艺 |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 
| 阿世取容 | 阿世:曲意迎合世俗;取容:博得别人的欢心。迎合世俗,取悦于人。 | 
| 蠢蠢欲动 |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形容像虫子一样开始动弹。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 | 
| 歇斯底里 | 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 
| 顾后瞻前 | 同“瞻前顾后”。 | 
| 目不忍见 |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 
| 因噎废食 | 噎:食物堵塞在咽喉;废:停止;食:吃。因吃东西卡过喉咙;从此就停止吃东西。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就停止不干。 | 
| 飞檐走壁 |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 
| 进谗害贤 |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 
| 钿合金钗 | 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 | 
| 平心而论 |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 
| 恶醉强酒 |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 定国安邦 |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 
| 风虎云龙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 
| 分工合作 |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 
| 轻重缓急 |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 
| 祝哽祝噎 | 祝:祷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古代帝王敬老、养老的表示: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 | 
| 师严道尊 | 为师之道要尊贵、庄严。《礼记 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宋 韩淲《涧泉日记》:“郑康成事马融,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汉之师道尊严如此。” | 
| 息息相关 | 息:呼吸。呼吸也相互关连。形容非常密切。 | 
| 横拖倒扯 | 犹横拖倒拽。 | 
| 踉踉跄跄 | 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 
| 倒悬之急 | 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 | 
| 阿时趋俗 | 阿:迎合。迎合时尚和世俗。 | 
| 金蝉脱壳 | 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蝉变为成虫时脱去原来的外壳。比喻用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 
| 勿谓言之不预 | 不要说事先没有说过,表示事前已讲明白。 | 
| 强人所难 | 强:勉强。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