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消魄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同“魂飞魄散”。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9回:“季斯看了多时,又阅其容色之美,服饰之华,不觉手麻脚软,目睁口呆,意乱神迷,魂消魄夺。”
基础信息
拼音hún xiāo pò duó
注音ㄏㄨㄣˊ ㄒ一ㄠ ㄆㄛˋ ㄉㄨㄛˊ
繁体魂消魄奪
感情魂消魄夺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魂丧神夺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坐薪悬胆(意思解释)
 - 残花败柳(意思解释)
 - 诛求无度(意思解释)
 - 户限为穿(意思解释)
 - 扬幡擂鼓(意思解释)
 - 安于现状(意思解释)
 - 皮开肉绽(意思解释)
 - 流离颠沛(意思解释)
 - 寿元无量(意思解释)
 - 算尽锱铢(意思解释)
 - 半路出家(意思解释)
 - 以弱制强(意思解释)
 - 亲上成亲(意思解释)
 - 有权有势(意思解释)
 - 供不应求(意思解释)
 - 风急浪高(意思解释)
 - 共商国是(意思解释)
 - 风情月意(意思解释)
 - 春去冬来(意思解释)
 - 无稽之谈(意思解释)
 - 受益匪浅(意思解释)
 - 空腹高心(意思解释)
 - 轻重缓急(意思解释)
 - 踵武前贤(意思解释)
 - 爱毛反裘(意思解释)
 - 坐怀不乱(意思解释)
 - 心服口服(意思解释)
 - 别有用心(意思解释)
 
※ 魂消魄夺的意思解释、魂消魄夺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后继有人 | 继:继承。指后面有继承的人。 | 
| 没颠没倒 | 指没分晓或纷乱的样子。 | 
| 全科人儿 | 指父母、配偶、子女都健在的人。 | 
| 从俗浮沉 | 顺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 | 
| 一塌糊涂 | 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 
| 遗形藏志 |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 牛口之下 | 借指卑下的地位。 | 
|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 饮水思源 | 喝水时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 
| 十羊九牧 |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 
| 作乱犯上 | 犯:冒犯。违抗尊长或朝廷,为悖逆或叛乱的行为。 | 
| 生死有命 | 生死;生存和死亡。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的。指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 | 
| 缠绵悱恻 | 缠绵: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悱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无法排遣。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也作“悱恻缠绵”。 | 
| 不治之症 | 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 | 
| 吴头楚尾 |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 
| 赴汤蹈火 |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 
| 兴高采烈 |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 
| 黄耳传书 |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 
| 羽旄之美 |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 
| 古里古怪 | 怪异、奇特。 | 
| 人面狗心 |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 
| 不合时宜 |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 
| 坐怀不乱 |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 
| 背乡离井 |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 
| 呼风唤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 
| 风风雨雨 |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 | 
| 一览无余 | 览: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 
| 叫苦不迭 | 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