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人多忘事的成语故事

拼音guì rén duō wàng shì
基本解释官位高的人善于忘记。原指地位高的人对人傲慢;不念旧交。后用以嘲讽人健忘。
出处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二》:“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内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贵人多忘事的典故
唐朝时王泠然虽然中进士但没有授官职,他日夜思索如何跻身于官场,想起自己曾与御史大夫高昌宇有过交往,只是当官后把他给忘了,于是提笔给他写信,信中用威胁的口吻说如果因做官成贵人而把朋友忘记,将来朋友做官也会以牙还牙的。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贵人多忘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草偃风从 | |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 清·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 |
风流人物 | 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束手无策 | 宋 王柏《鲁斋集》:“士大夫念虑不及此,一旦事变之来,莫不束手无策。” |
改过迁善 | 《周易 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
大有可为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地方虽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为。” |
空口无凭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空口无凭的话,门生也不敢朝着老师来说。” |
不攻自破 | 唐 顾德章《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是有都立庙之言,不攻而自破矣。” |
以弱制强 |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
救经引足 | 荀况《荀子 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