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成语故事

拼音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tóng qì xiāng qiú
基本解释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暂未找到成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老实巴交 | 徐光耀《平原烈火》:“一个一个心慈面善,全是老实巴交的。” |
| 众多非一 | 汉 王充《论衡 别通》:“孔子道美,故譬以宗庙,众多非一,故喻以百官。” |
| 可想而知 | 宋 王楙《野客丛书 汉唐俸禄》:“而郊以吟诗废务,上官差官以摄其职,分其半禄,酸寒之状,可想而知。” |
| 路无拾遗 | 《孔子家语·相鲁》:“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
| 光前裕后 | 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无时刻而不系念。” |
| 常年累月 |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一章:“福建内地常年累月闹着兵祸、官灾、绑票、械斗。” |
| 雷霆万钧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山传》:“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
| 之子于归 |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 牛郎织女 | 《群音类选 南西厢记》:“你影只形单,羞睹牛郎织女星。” |
| 扪心自问 | 唐 白居易《和梦游春诗》:“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