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是处的成语故事


一无是处

拼音yī wú shì chù

基本解释是:对,正确。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

出处宋 欧阳修《与王懿敏公》:“事与心违,无一是处,未知何日遂得释然。”


暂未找到成语一无是处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无是处)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食指大动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大公无私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胡作非为 清 李汝珍《镜花缘》:“或诬好吃懒做,或诬胡作非为。”
残花败柳 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
多多益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翩翩起舞 唐 李白《高句骊》:“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遗形藏志 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遗形藏志,与道相得。”
名重一时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七:“师住径山时,名重一时,如侍郎张公子韶,状元汪公圣锡少卿、冯公济川俱问道。”
敏而好学 《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视微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