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簪之臣的成语故事


窃簪之臣

拼音qiè zān zhī chén

基本解释簪:簪子。比喻拥有一种微末技能可以排除危难的人。

出处汉·王充《论衡·逢遇》:“亦有以遇者,窃簪之臣,鸡鸣之客是也。”


窃簪之臣的典故

春秋时期,一次齐国军队进攻楚国,楚国有位善于偷盗的人,他连续偷走了齐军将领的枕头、发簪之类的东西。楚军将领派人一一送还齐军,齐军将领非常吃惊,害怕那偷盗的人暗中杀了自己,就带领军队撤退。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窃簪之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龙飞凤舞 宋 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反哺之私 晋 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
太岁头上动土 元 无名氏《打董达》第二折:“我儿也,你寻死也,正是太岁头上动土哩!”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时素臣正在得君,真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听。旬月之内,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
暴发户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书,咱伺候过多少,没瞧过他这囚攘的暴发户,在咱面上混充老爷!”
恶衣恶食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一塌糊涂 清 曾朴《孽海花》:“与其顾惜场面,硬充好汉,到临了弄的一塌糊涂,还不如一老一实,揭破真情,自寻生路。”
当仁不让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
刑期无刑 语出《书 大禹谟》:“刑期于无刑。”
说一不二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