疐后跋前的成语故事


疐后跋前

拼音zhì hòu bá qián

基本解释疐:同“踬”,颠踬;跋:踏,踩。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梁启超《中国国债史》:“两造交哄,势极汹汹,我政府疐后跋前,莫知所适。”


暂未找到成语疐后跋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疐后跋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迟疑不决 《隋书 段文振传》:“迟疑不决,非上策也。”
春风化雨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不折不扣 茅盾《子夜 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
坏法乱纪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故天子适诸侯,必舍其祖庙,而不以礼籍入,是谓天子坏法乱纪。”
不攻自破 唐 顾德章《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是有都立庙之言,不攻而自破矣。”
败俗伤风 参见“败俗伤化”。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我这就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什么不好的呢?”
著手成春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错落有致 《晋书 卫恒》:“纤波浓点,错落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