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树一帜的成语故事


独树一帜

拼音dú shù yī zhì

基本解释单独打起一面旗号。比喻风格新奇;自成一家。也比喻自立门户。

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暂未找到成语独树一帜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独树一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眼泪洗面 宋·陆游《避暑漫抄》:“又韩玉汝家,有李国主归朝后与金陵旧宫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径情直遂 《歇冠子 著希》:“夫义,节欲而治,礼,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径情而行也。”
取长补短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八斗之才 唐 李商隐《可叹》诗:“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如法炮制 宋 释晓莹《罗湖野录》第四卷:“若克依此书,明药之体性,又须解如法炮制。”
一文不名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薄暮冥冥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成竹在胸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反面无情 明 邵璨《香囊记》:“他也是一个君主,恐怕反面无情,那时节悔之晚矣!”
逆来顺受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12出:“逆来顺受,须有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