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犯正的成语故事


邪不犯正

拼音xié bù fàn zhèng

基本解释亦作“邪不伐正”。谓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

出处唐·刘束《隋唐嘉话》中卷:“臣闻邪不犯正,若使咒臣,必不得行。”


暂未找到成语邪不犯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邪不犯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遏恶扬善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晓以大义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
天之骄子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上》:“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官僚主义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
自食其果 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困而不学 《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弟子孩儿 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二折:“我走到半路,被那巡更的歹弟子孩儿把我拦住,道我是犯夜的。”
通俗易懂 邓小平《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这十六个字,通俗易懂。”
将功折罪 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楔子:“如今权饶你将功折罪,点起人马,随我追赶出来。”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