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之无及的成语故事

拼音huǐ zhī wú jí
基本解释无及:来不及。后悔也来不及了。指做事或说话不当;过后才察觉到;但已经无可挽回。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董卓传》:“及溺乎船,悔之无及。”
悔之无及的典故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准备攻打齐国,越王勾践带人为夫差助威,伍子胥对夫差说越国才是心腹之患,应该除掉,等越国强大了,想消灭就后悔莫及了。夫差不听劝告,反而疏远伍子胥并命他自杀。11年后,强大了的越国一举消灭吴国。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悔之无及)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不过尔尔 | 清 沈复《浮生六记 浪游记快》:“其红门局之梅花,姑姑庙之铁树,不过尔尔。” |
| 反复无常 | 宋 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书》:“时事反复无常,天运所至,亦看人事对付如何。” |
| 无妄之灾 | 《周易 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
| 反唇相稽 | 汉 贾谊《治安策》:“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
| 自我批评 | 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我们不但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还要有批评的精神。” |
| 鹤立鸡群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
| 玩世不恭 | 明 李开先《雪蓑道人传》:“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风韵,只是玩世不恭,人难亲近耳。” |
| 拭目以待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以待。” |
| 名重一时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七:“师住径山时,名重一时,如侍郎张公子韶,状元汪公圣锡少卿、冯公济川俱问道。” |
| 头面人物 |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