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衣戏彩的成语故事

拼音bān yī xì cǎi
基本解释指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出处参见“斑衣戏彩”。
班衣戏彩的典故
春秋时期,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想尽一切办法讨父母的欢心,使他们健康长寿。他70岁时父母还健在,为了不让父母见他有白发而伤感,他做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穿在身上,走路时装成小儿跳舞的样子使父母高兴。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班衣戏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治丝益棼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
| 缝衣浅带 | 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 |
| 疚心疾首 | 唐 崔锷《内寺伯朱夫人赵氏合袝志》:“以嗣子奉命鸡林,三岁然复,疚心疾首,亦时礼念,冥期佑助。” |
|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时素臣正在得君,真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听。旬月之内,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 |
| 普天同庆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百猥颁厚赉。” |
| 意气风发 | 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
|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队长,你就决定吧。” |
| 视微知着 | |
| 言而无信 | 《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
| 仁义道德 | 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