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并厉的成语故事


声色并厉

拼音shēng sè bìng lì

基本解释声色:声音和脸色。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便从己。”


暂未找到成语声色并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声色并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胸无大志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6章:“至于回、革等人,实系凡庸之辈,胸无大志,三年来观望风色,动摇不前。”
回心转意 元 高则诚《琵琶记》第31出:“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转意时节,且更耐看如何?”
残花败柳 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
新仇旧恨 唐 韩偓《三月》:“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走马观花 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明知故问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见他这番光景,明知故问道:‘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
神出鬼入 《淮南子 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饮水思源 北周 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取而代之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