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欢离合的成语故事

拼音bēi huān lí hé
基本解释悲:悲哀;欢:欢乐;离:离散;合:团聚。指生活中的悲哀与欢乐;分离与团聚的不同遭遇。
出处宋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杯子由》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
悲欢离合的典故
宋朝时期,苏轼、苏辙兄弟情深,同时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宦海茫茫,身不由己,兄弟聚少离多,有一年中秋节,苏轼感慨六年没见到苏辙了,便作诗《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悲欢离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卵与石斗 | 汉 焦赣《易林 艮之损》:“卵与石斗,麋碎无疑。” |
扬眉吐气 | 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
遏恶扬善 |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
悬而未决 | 孙中山《救国之急务》:“已将一切问题决定,惟有如何处置国会一层,悬而未决。” |
干干脆脆 | 曹禺《雷雨》序:“鲁大海自然要个硬性的人来演,口齿举动不要拖泥带水,干干脆脆地做下去。” |
晕头转向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 |
发综指示 |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
阿世取容 |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至叔孙通,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仪,知典礼也。” |
苦思冥想 | 巴金《创作回忆录 关于<激流>二》:“我拿起笔从来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写得快,说我‘粗制滥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 |
劳民伤财 | 《元史 李元礼传》:“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