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帘听政的成语故事


垂帘听政

拼音chuí lián tīng zhèng

基本解释垂帘: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治理。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

出处宋 王偁《东都事略》:“英宗暴得疾,慈圣后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的典故

唐朝时期,高宗李治继位,立武则天为皇后。由于高宗体弱多病,在朝不能过久处理政事,就在朝堂御座后挂块帘子,皇后武则天坐在后面,参与高宗与大臣们讨论朝政。高宗死后,武则天就继续在帘后辅佐年幼的皇帝执政。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垂帘听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迩安远至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目光短浅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习非成是 西汉 扬雄《法言 学行》:“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
见多识广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走马观花 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时易世变 晋 鲁褒《钱神论》:“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异俗。”
溢于言表 明 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通都大邑 唐 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
指天誓日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其若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