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成语故事

拼音sì tǐ bù qín,wǔ gǔ bù fēn
基本解释形容旧时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带他的学生子路周游列国宣扬儒家思想,一天子路掉队,遇到一老农,就问其见到他的老师没有?老农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子路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就道歉,老农将他领回家。第二天孔子认为老农是位隐士。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妖不胜德 | 《史记·殷本纪》:“臣闻妖不胜德。” | 
| 痛不欲生 | 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 
| 金戈铁马 | 《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 
| 手下留情 | 《庚子风云》:“在这几个当口,赵三多明明可以乘虚而入,将王成德击倒,他却一再手下留情,都把王成德让过了。” | 
| 豆萁燃豆 | 三国 魏 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 惨不忍睹 | 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尸首堆积,惨不忍睹。” | 
| 空空荡荡 | 浩然《艳阳天》第121章:“屋子里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 
| 光前耀后 | 元·亢文苑《一枝花·为玉叶儿作》:“大丈夫峥嵘恁时候,扶汤佐周,光前耀后,直教万古清名长不朽。” |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 遁世离俗 | 《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汉·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