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头出火的成语故事

拼音bí tóu chū huǒ
基本解释形容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出处《南史 曹景宗传》:“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礔砺声,箭如饿鸱叫,平泽中逐獐,数肋射之,渴饮其血,饥食其脯,甜如甘露浆,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
鼻头出火的典故
南北朝时期,曹景宗曾经对手下说他年少时在乡村里时与几十个年轻的朋友骑着矫健的快马猎獐的故事,当时年轻气盛,把弓拉得发响,跑到平原上去竞射獐,渴了就喝獐子的血,十分甘甜,喝后觉得耳后生风,鼻头出火,十分快活。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鼻头出火)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闻风而动 | 宋 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
照单全收 | 清·惜阴堂主人《二度梅》第六回:“俗语说得好:‘人情不在厚薄’,看老夫的情面,不要与他较量,照单全收了罢。” |
改过迁善 | 《周易 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
失败是成功之母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经验对于干部是必需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
夸大其词 | 《宋史 王祖道传》:“蔡京开边,祖道欲乘时徼富贵,诱王江酋、杨晟免等使纳士,夸大其辞。” |
回光反照 | 元 杨暹《刘行首》第三折:“阳台雾锁,楚岫云遮,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
斗唇合舌 | 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而更学斗唇合舌。” |
绳锯木断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鼻青脸肿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4回:“这恶贼原想着是个暗算,趁着军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备,这一脚定然鼻青脸肿。” |
故步不离 | 清·张履祥《与陈乾初书》:“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无所进步,是以故步不离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