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有责的成语故事


匹夫有责

拼音pǐ fū yǒu zé

基本解释匹夫:古时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平常的人;有责:有责任。每个人都有责任。

出处清 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匹夫有责的典故

明末清初,顾炎武从小爱读忠臣义士的故事,他参加图谋革新的复社,在昆山组织守将抗清,城破后他牢记继母王氏的教诲不做清朝的臣子,就化装成商人游走各地,联合各地抗清人士。他在《日知录》中写道:“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匹夫有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胡作非为 清 李汝珍《镜花缘》:“或诬好吃懒做,或诬胡作非为。”
疚心疾首 唐 崔锷《内寺伯朱夫人赵氏合袝志》:“以嗣子奉命鸡林,三岁然复,疚心疾首,亦时礼念,冥期佑助。”
超俗绝世 汉·赵壹《非草书》:“夫杜崔张之,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学余暇游手于斯。”
孤身只影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不僧不俗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时没眼色,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岂不误了终身?”
同室操戈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玄传》:“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言而无信 《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神出鬼入 《淮南子 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沤沫槿艳 《太平广记》第351卷:“某非猎食者,哀君情切,因来奉救。沤沫槿艳,不必多怀。”
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